第5章

小说:穿越70锦鲤村花的制霸人生bu 作者:生活便利店 更新时间:2025-07-03

林晓带着订单回到村子的消息,似一阵春风吹遍每个角落,整个村子瞬间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。村民们望着那一张张订单,仿佛已然窥见未来富足生活的美好图景,人人干劲十足。在林晓的组织下,大家迅速全身心投入到扩大生产的准备工作里。

村里那间废弃的仓库热闹非凡。村民们分工明确,配合默契。有人专注收集和筛选优质农产品原料,精挑细选每一颗饱满大豆、每一根鲜嫩蔬菜;有人依照林晓传授的方法,熟练操作磨盘、腌制缸等工具进行食品加工。仓库内豆香与菜香交织,充满生机与希望,破旧的仓库仿佛重获新生。

此前,为解决扩大生产的资金难题,林晓凭借系统极具挑战性的任务,开启艰苦奋斗。系统要求一周内显著改良豆干和酱菜工艺,提升品质,具体指标为豆干口感更细腻爽滑、入口弹性十足且豆香浓郁;酱菜咸度均匀适中、爽脆可口并具独特风味,在同类产品盲测中获至少80%好评率。

林晓先在村子及周边寻觅相关资料书籍,收获甚微。凭借医学世家背景带来的人脉,她联系上曾受父亲救命之恩、在图书馆工作的苏然。

那是多年前,苏然作为城里下放的知青来到村子。一次,他跟着村民们去山上开垦荒地,不慎从山坡滚落,被尖锐的树枝刺伤,伤口又深又长,鲜血直流,整个人陷入昏迷。恰好林晓的父亲路过,他没有丝毫犹豫,迅速将苏然背回家里,拿出自家珍藏的草药,运用精湛的医术为苏然处理伤口。接下来的日子,林父日夜照料,不仅精心为苏然换药,还四处打听有助于恢复的滋补方子,亲自熬煮喂给苏然。在林父的悉心照料下,苏然从生死边缘被拉了回来,身体也逐渐康复。这份救命之恩,苏然一直铭记于心。回城后,他在图书馆谋得一份工作,始终与林家保持书信往来。林晓穿越过来后,整理家中旧物发现信件,与苏然重新建立联系,二人逐渐熟悉起来。

苏然得知林晓的困境后,迅速利用工作便利,四处搜罗食品加工专业书籍和资料寄来。

白天,林晓扎进仓库与村民反复试验。**豆干时,调整磨豆浆的时间、温度、力度,尝试不同卤水用量和点卤方式;**酱菜时,精确测量盐、糖、香料等调料用量,添加陈皮、八角等独特配料增风味,同时密切调整腌制时间与环境温湿度。夜晚,村子静谧,林晓在如豆灯光下熬夜研读资料,对比分析试验数据,结合实际优化方案。

终于,任务截止日,林晓带领大家**的豆干和酱菜盲测获85%好评率,成功完成系统任务,获宝贵资金。

林晓深知突然拿出钱村民会起疑,便向村长如实说明,隐去系统部分,称苏然为报恩关注她,得知村子资金困难,联系曾受父亲帮助之人凑钱。村民大会上,林晓说明情况,村民感慨林父善良,对资金来源不再怀疑,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
有了资金,他们购置新的小型磨粉机、更大腌制缸,扩建仓库,生产条件极大改善。

改良后的豆干和酱菜一经推出,在城里引起轰动。国营饭店的顾客对新菜品赞不绝口,原本抱着试试看心态采购的杂货店,也纷纷加大了进货量。

在70年代,物资相对匮乏,市场供应不像现代这般丰富多样,对于这种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品,市场需求潜力其实很大。林晓他们的豆干和酱菜,凭借独特的风味,迅速在县城的市场上站稳脚跟。虽然当时的物价水平整体较低,但薄利多销之下,利润也颇为可观。比如,一块豆干能卖到几分钱,一瓶酱菜大概能卖上一毛多钱。别小看这几分几毛,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加,积少成多,收益相当可观。

村民们看着一包包产品被装车运往城里,换回一沓沓的钞票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。要知道,在那个年代,普通家庭一年到头能有几十块钱的额外收入,都算是相当不错了。而现在,靠着林晓带来的订单,村子里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笔颇为丰厚的收益。

村里的老人们笑得眼睛眯成了缝,嘴里念叨着:“咱这辈子都没想过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!以前买个针头线脑都得精打细算,现在可不一样咯。”年轻人则兴奋地讨论着赚到钱后要给家里添置些什么。有的说要给父母扯几尺布做身新衣服,有的盘算着买个暖水瓶,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。

每到结算收益的日子,仓库就成了欢乐的海洋。林晓按照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,将赚到的钱发到每个村民手中。大家数着手中崭新的纸币,激动得热泪盈眶。一位大娘颤抖着双手接过钱,满是皱纹的脸上泪水纵横:“闺女啊,多亏了你,让咱这苦日子到头了!以前家里孩子上学,学费都凑不齐,现在可好了,日子有盼头了。”

随着财富不断涌入,村子里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。原本破旧的房屋开始翻新,虽然还是土坯房,但已经修缮得更加坚固,屋顶换上了新的茅草,看上去焕然一新。孩子们穿上了崭新的衣服,不再是补丁摞补丁。村里还添置了第一台收音机,每到傍晚,欢快的广播声便回荡在村子上空,给大家带来外面世界的新鲜事儿。村民们对林晓的感激与信任与日俱增,她在村子里的威望也越来越高。

在这个以工分为主要劳动衡量标准的村子里,林晓不用像其他村民一样下地干活挣工分,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。首先,林晓为村子带来了全新的致富希望。她凭借独特的见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成功与城里的国营饭店、杂货店等建立合作,带回了一张张宝贵的订单。这些订单犹如一场及时雨,为村子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——农产品加工产业。村长和村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,林晓在这个新兴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。她不仅要负责整体的规划与决策,还得把控产品的质量与销售方向。若让她像普通村民一样下地劳作,势必会分散她的精力,影响到农产品加工事业的推进,进而可能错失这个改变村子命运的绝佳机会。所以,从村子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,大家默许她将主要精力放在农产品加工及相关事务上。

其次,林晓母亲重病在床的那段艰难时光,对她的工分获取产生了重大影响。在母亲病重期间,林晓作为女儿,日夜守护在母亲身旁,悉心照料。她不仅要忙着煎药喂药、端水送饭,还时刻关注着母亲的病情变化,几乎片刻都不敢离开。那段日子里,她根本无暇顾及下地干活。村民们都看在眼里,体谅她的难处。大家明白,在这种情况下,强求林晓像往常一样挣工分是不近人情的。而且,林晓之前也一直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,为村子做出过不少贡献,只是因为母亲生病这一特殊情况才耽误了挣工分。

再者,村民们深知林晓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个村子的未来。她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找销路,费心费力地研究产品改良,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希望带领大家摆脱贫困,过上富足的生活。大家信任她,认可她的努力和付出,愿意给予她理解和支持,允许她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利于村子发展的事情上,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下地挣工分模式。

这日,阳光洒满小院,林晓母亲坐在院子里晒太阳,看着忙碌的女儿,眼中满是心疼与欣慰。待林晓得空,母亲招手示意她过来坐下。母亲拉着林晓的手,眼中闪烁泪花:“晓儿,娘这身子一天天好起来,多亏了你。娘看着你为了这个家,为了咱村子,忙里忙外,既骄傲又心疼。你一个女娃,操持这么多事,太不容易了。”

林晓靠在母亲肩头,轻声说:“娘,您别这么说。看到您身体好起来,看到村子越来越好,我就开心。我既然有这个能力,就想尽我所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。”

母亲微微点头,轻抚林晓头发:“娘知道,你从小就善良,又有主意。以前娘还担心,没了爹,这日子可咋过。可现在看到你这样,娘就放心了。只是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,别太累着了。”

林晓抬起头,看着母亲,坚定地说:“娘,我知道的。我不累,只要能看到大家都过得好,我做这些都值得。您就安心养身体,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。咱们村子会越来越富裕,大家都会过上幸福的生活。”

母亲微笑着,眼中满是对女儿的信任与期许:“好,娘相信你。娘也盼着能看到咱村子富起来,大家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。娘看着现在村子的变化,打心眼里高兴。”

母女俩相视而笑,温暖的阳光洒在她们身上,仿佛也在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家庭和村子祝福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