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兆司来了一位女理正第18章

小说:京兆司来了一位女理正 作者:草曷小生 更新时间:2025-05-24

老李头的豆腐是祖传技术,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,铺子虽小,名声却响当当的在整个京都也是排上号的。

将豆腐给最后一位客人打包后,李采儿收下今天的最后三文钱,放进钱盒子里,开始清理摊位。老李头不忍让女儿受累,急忙拉来凳子让李采儿坐下。

“闺女,站了快两个时辰了,累了吧,快坐下来休息休息。”

“爹,你这是哪里话,女儿又不是那闺阁里只会穿针引线的**们,这点活还累不着你闺女。”

采儿抢过老李头的手里的空箱盒,开始往板车上搬运,老李头见状也不再阻拦,父女俩有说有笑地收完了摊铺。

“爹,时候还早,我想先逛逛,您先回吧。”

拜别了父亲,李采儿去了一家馄饨铺子,掏出五个铜板,点了一碗猪肉馄饨。热腾腾地馄饨刚上桌,一个身穿灰布衫地男子在她对面坐了下来。

“老板,我也要一碗猪肉馄饨。”

说着便把五个铜板放到了桌角。

李采儿看着面前的男子,除了皮肤黑了点,五官倒也算俊朗。

“采儿,豆腐全都卖完了吗?”

“嗯!”

李采儿对男子的问题似乎不感兴趣,只是低着头,鼓起腮帮,对着热腾腾的馄饨吹气。

“采儿,你最近越来越不愿意同我讲话了!”

男子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,看着李采儿清秀的面庞,眼里填满爱慕与失落。

街道上人声鼎沸,穿梭的马车和行人络绎不绝,高昂的吆喝声伴着讨价还价的声音,一切都是那么的热闹。唯有馄饨里的两个年轻人,坐在同一张桌子上,相对无言。

“采儿,我记得你从小就爱吃馄饨,特别是猪肉馅的,现在还是只点猪肉馅的。”

“习惯了而已。”

李采儿挑起一个馄饨,送进嘴里慢慢咀嚼,没有令人生厌的豆豉香,只有浓浓的猪肉香味。

“我还记得你刚入私塾不久,因为贪睡误了早课时间,夫子非常生气,拿起戒尺就要打你,你哭着喊着跑出了私塾。一直到下了学也不见你回来,我去找了先生才知道你早就回去了。可是当我去你家时,并没有看到你的身影,那时候我们才知道你从私塾跑走后就没回过家。”

“我因为害怕夫子告状,一直躲在废园里没敢出来,要不是刘槐你,我可能要在那破园子里待一晚上了。”

谈起往事,李采儿的脸上终于挂上了一抹笑容,她还记得当初是刘槐先一步找到自己,李采儿哭着抱住他,尽管四周黑漆漆一片,尽管刘槐吓得双腿颤抖,却还是选择来找她。

那晚月色很美,风柔如纱,她和刘槐也如今日这般,坐在馄饨铺里,呲牙咧嘴地吃了一大碗馄饨。

她抬头看着面前的少年,似乎还与从前那般,依旧质朴善良。

“我刚去私塾时,十分害怕夫子,也总是被留下背书,若不是你天天在外面等我下学,我可能早就不读私塾了。”

刘槐从小不爱学习,曾经跟着李采儿读了几日,在夫子的一声声谩骂和鞭打下,最终被私塾退了回来。

“采儿,就像当年那般,我刘槐会永远保护你的。”

不管刮风下雨,不管风吹日晒,刘槐总是站在私塾门口的屋檐下,等着李采儿散学。曾经朝夕相伴长大的两人,不知何时再也不似从前那般亲切了。

有风划过脸颊,李采儿伸手勾走额前的碎发,抬眼间对上了刘槐闪躲的目光,两人尴尬一笑,随即低头开始吃馄饨。

很快馄饨见底,刘槐看了李采儿一眼,从胸前掏出了一块粉红丝帕,犹豫了片刻后,将丝帕送到了李采儿面前。

刘槐缓慢拨开丝帕,露出了一个翠绿的镯子。李采儿眼里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露出为难的神色。

“刘槐,我不能收!”

李采儿伸手将镯子推了回去,刘槐见状急忙辩解:“采儿,不要误会,我就只是想要送给你而已。”

“很贵吧?”

李采儿看了一眼镯子,通体碧绿,温润有光,一看就不是便宜货。

“倒也没那么贵。。。。。。”

“我看至少一两银子。”

李采儿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他地谎言:“你哪来这么多钱?”

“我前几日刚在侯府寻了一个差事,因为与那管账的伙计熟识,就托他跟管家请求,提前预支了工钱。”

“你家还有父母兄弟需要照顾,何必为了买它浪费钱财,赶紧将它退了吧。”

李采儿不是见钱眼开之人,她不愿意看到刘槐为她破费,况且两人关系也没到可以花钱的份上。

“采儿,这是我欠你的,你就收着吧。”

不等李采儿推脱,刘槐把镯子塞到她手里,急匆匆抛开了。李采儿追出馄饨铺时,刘槐早就不见了踪影。

“欠我的?”

“你根本就不欠我任何东西。”

李采儿回到家,坐在房里看着镯子发呆。她已经记起来刘槐为何那样说了。

李采儿上私塾那会,看到邻座的女孩戴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翡翠镯子,眼里全是喜爱。回家后就缠着母亲也要一个翡翠镯子。

虽说他们家境不算穷苦,但也不是有闲钱可以买镯子的富裕人家。母亲只得请街坊石匠,用一块发绿的石头,给她磨出了一个镯子。李采儿那时候不晓得值钱不值钱,只觉得戴上很是好看。

后来在与刘槐打闹中,镯子被他打落在地,碎了一地。当时李采儿哭了一宿,第二日起床时眼睛肿成了大鹅蛋。

“我以后给你买一个贵百倍的翡翠镯子。”

这是当时刘槐为了求得她的原谅,对她发出的郑重承诺。时光荏苒,转眼他们都已褪去稚嫩,眼神里染上了成熟。

“物是人已非,昨日已成空。”

李采儿走到窗前,看着如水的月亮,层层忧愁如涟漪般溢上脸颊。

一切本该如常,可总有那么一人,不期而至。

李采儿看着木箱里的最后一块豆腐,想着早早收摊,正好将它带给石匠家的小姑娘吃。

“姑娘,来两钱的豆腐。”

一声清澈如玉,温润的声音传入耳中,李采儿好奇地看向来人,一袭白衫似仙人下凡,眉眼皆是是如画的神韵。

“姑娘?”

温润的声音又传了过来,李采儿急忙用荷叶包好最后一块豆腐,轻轻地递交到男子面前。此时她的脸上,一抹飞霞悄然晕染开来。那如桃花般娇艳的红晕,让她原本就清丽的面容更加动人。

男子放下两个铜板后,撑着罗伞转身离去。她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公子的背影,看着他渐行渐远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