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刚蒙蒙亮,沈砚就起了身。
院子里的鸡刚打了第一声鸣,王老汉家的烟囱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。
沈砚简单洗漱了一下,走到灶房。王婆子正围着围裙煮粥,见他进来,笑着道:“醒啦?粥马上就好,你今天不是要去摆摊吗?先吃点垫垫肚子。”
“谢谢大娘。”沈砚应了一声,目光落在灶台边那个盖着盖子的陶盆上。里面是昨天卤好的肥肠,他特意留了一部分,打算今天一早带到镇上去卖。
早饭很简单,就是白粥配着咸菜,还有王婆子昨晚蒸好的粗粮馒头。
沈砚吃得很快,也很安静,吃完后便开始收拾东西。
他找王老汉借了一个旧木盆,把卤好的肥肠切成大小均匀的小段,码在盆里,上面盖了一块干净的纱布。又找了一块木板,用炭笔在上面写了三个字——“卤肥肠”,字迹算不上好看,却很工整。
最后,他把木盆放在一个简陋的竹编架子上,架子下面可以挂些杂物,上面刚好能放下木盆和木板。这是他昨天从镇上回来后,找王老汉帮忙一起搭的,勉强能算得上是个小摊子。
“都准备好了?”王老汉走了过来,帮他扶了扶架子,“路上慢点,镇上人多,小心点看摊子。”
“知道了,大爷。”沈砚背起竹架,试了试重量,不算太重,刚好能承受。
“等一下,”王婆子追了出来,塞给了他一个布包,“这里面是两个馒头,中午饿了吃。”
沈砚看了看那布包,又看了看王婆子布满皱纹却满是关切的脸,点了点头:“谢谢大娘。”
他不再耽搁,转身朝着镇子的方向走去。
清晨的空气很清新,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,路边的野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,沾湿了他的裤脚。
沈砚的步伐不快,却很稳健,他的身影在晨光中被拉得很长,显得有些单薄。
走到镇上的时候,天才彻底亮了。街道上已经比昨天热闹了许多,小贩们都占据了各自的位置,叫卖声此起彼伏,充满了生气。
沈砚找了个靠近街角的位置,这里人流量不算最大,但胜在清净,旁边是个卖青菜的老婆婆,看着挺和善。
“小伙子,第一次来摆摊啊?”卖菜老婆婆见他生疏地放下架子,笑着问道。
“嗯。”沈砚应了一声,将写着“卤肥肠”的木板立在旁边,又把盖着纱布的木盆放在架子上,掀开了纱布的一角。
一股浓郁的卤香瞬间散发出来,比昨天在院子里时更加醇厚。
那香味像是有了脚,顺着空气飘了出去,引得旁边几个摊主都忍不住朝这边看了过来。
“这是啥呀?这么香?”卖菜老婆婆好奇地探过头来,看到木盆里红亮诱人的肥肠,愣了一下,“小伙子,你这是……肥肠?”
“嗯,卤肥肠。”沈砚点头。
“用肥肠做的?”老婆婆一脸惊讶,“这玩意儿能吃吗?”
沈砚没解释,只是从旁边拿起一个干净的粗瓷碗和一双筷子,夹了一小块肥肠放在碗里,递给老婆婆:“您尝尝。”
老婆婆犹豫了一下,看沈砚不像坏人,又实在被那香味勾得厉害,就小心翼翼地拿起筷子,夹起肥肠放进了嘴里。
入口的瞬间,老婆婆的眼睛就亮了。那肥肠软糯入味,卤香在嘴里炸开,一点腥味都没有,只有满口的鲜香,好吃得让她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。
“乖乖!这……这也太好吃了吧!”老婆婆忍不住赞叹道,“小伙子,你这手艺绝了啊!这肥肠怎么做的?一点怪味都没有!”
她的声音不大,但旁边几个摊主都听到了,原本只是好奇的目光顿时多了几分兴趣。一个卖猪肉的壮汉凑了过来:“李婆婆,啥东西这么好吃?给我也尝尝。”
沈砚又夹了一小块给壮汉。壮汉是个爽快人,直接扔进嘴里,嚼了几下,一拍大腿:“嘿!这味道,绝了!比我卖的猪肉还香!小伙子,你这卤肥肠咋卖啊?”
“十五文钱一斤。”沈砚报了个价格。这个价格不算便宜,比猪肉稍贵,但考虑到肥肠处理起来麻烦,而且缩水严重,他觉得还算合理。
壮汉愣了一下,随即道:“不贵不贵,就这味道,值这个价!给我来两斤!”
沈砚没想到第一单生意来得这么快,他拿起旁边准备好的油纸,麻利地称了两斤肥肠,包好递给壮汉。
壮汉付了钱,拿着肥肠,一边走一边忍不住又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,吃得津津有味。
有了壮汉这个开头,加上那诱人的香味不断扩散,渐渐有路人被吸引了过来。
“这是啥呀?这么香?”
“好像是卤肥肠?”
“肥肠?那玩意儿能吃吗?”
“刚才那买肥肠的那人说好吃呢,要不试试?”
议论声中,有人开始犹豫着上前询问,沈砚依旧不多话,只是谁想试吃,他就递上一小块。
尝过的人,几乎没有不被那味道征服的,纷纷掏钱购买。
“给我来一斤!”
“我要半斤!”
“老板,给我也来两斤,带回家给孩子尝尝!”
沈砚的动作很快,称秤、打包、收钱,一气呵成。
他的眼神温顺,动作有条不紊,即使面对越来越多的人,也没有丝毫慌乱。
但他清秀的长相和这略显反差的卖卤味的场景,还是让不少人多看了几眼。
尤其是一些年轻姑娘路过的时候,看到沈砚专注的侧脸,脸颊都忍不住微微泛红,脚步也放慢了些,有的甚至借口买肥肠,只为了能和他说上一句话。
“老板,你这肥肠真好吃,明天还来吗?”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红着脸问道。
“好。”沈砚对她笑了笑,递过打包好的肥肠。
姑娘接过肥肠,小声说了句“谢谢”,就像受惊的小鹿一样跑开了。
旁边的卖菜老婆婆看在眼里,忍不住打趣道:“小伙子,你这不仅肥肠卖得好,人也招姑娘喜欢啊。”
沈砚没听到,继续忙着手里的活。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赶紧卖完,然后去买材料,准备明天的。
不到一个时辰,一盆卤肥肠就卖得差不多了。最后还剩下一点,沈砚干脆分给了旁边的几个摊主,算是感谢他们刚才没有嫌弃他占地方。
卖菜老婆婆拿着沈砚给的肥肠,笑得合不拢嘴:“小伙子,你这生意肯定能火!明天我还在这儿,给你占个好位置!”
沈砚道了声谢,开始收拾摊子。他把钱袋拿出来,数了数里面的铜钱,一共一百八十文。去掉成本,净赚了一百五十多文,这对于他来说,无疑是个好消息。
他没有立刻回家,而是先去了肉铺。肉铺老板看到他,热情地打招呼:“小伙子,你昨天买的肥肠卖完了?”
“嗯,”沈砚点头,“今天还有多少肥肠?”
“今天的不多,也就这么一盆,”老板指了指旁边的盆,“怎么,你都要了?”
“嗯。”
“行,还是算你便宜点,三个铜钱。”老板见他爽快,也大方了些。昨天他还觉得这小伙子买肥肠是脑子有问题,今天看他再来,就知道人家是真有门路。
沈砚付了钱,又去杂货铺买了些调料,这次他多买了一些,打算多做一点。然后又买了一口稍大一点的锅,方便以后卤制更多的肥肠。
等买完所有东西,钱袋里的铜钱少了不少,但沈砚的心里却很踏实。这是他在这个陌生世界,靠自己的双手赚到的第一笔钱,虽然不多,却让他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。
往回走的时候,沈砚的脚步轻快了不少。路过一个卖糖人的小摊,他犹豫了一下,买了一个小兔子形状的糖人。丫蛋这几天一直帮他干活,这个就当是谢礼吧。
回到村子的时候,已经是下午了。王老汉和王婆子正在院子里等着他,看到他回来,王婆子赶紧迎了上去:“怎么样?卖出去了吗?”
沈砚把钱袋递给王老汉:“卖完了,赚了这些。”
王老汉打开钱袋,看到里面满满的铜钱,眼睛都直了:“乖乖,这么多?这肥肠这么好卖?”
“嗯,”沈砚点头,把手里的糖人递给刚好从屋里出来的丫蛋,“给你的。”
丫蛋愣了一下,看着手里晶莹剔透的小兔子糖人,脸颊瞬间变得通红,小声说了句“谢谢沈大哥”,就拿着糖人跑回屋里了,连耳朵尖都红透了。
王婆子看着这一幕,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:“这孩子,就是脸皮薄。”
沈砚没说话,把买回来的肥肠和调料搬进厨房,开始清洗。有了昨天的经验,今天他清洗起来更加熟练,速度也快了不少。
王老汉和王婆子看着沈砚忙碌的身影,心里都很欣慰。这孩子虽然性子清冷,但人很勤快,也懂事,还会做这么好的生意,将来肯定错不了。
接下来的几天,沈砚每天都去镇上摆摊卖卤肥肠。他的卤肥肠味道好,价格公道,加上他每次都把肥肠清洗得干干净净,渐渐地积累了不少回头客。每天不到中午,他的肥肠就卖光了,生意好得让旁边的摊主都羡慕不已。
他赚的钱也越来越多,不仅很快还清了欠王老汉的钱,还买了不少东西改善家里的生活。他给王老汉买了新的镰刀,给王婆子买了块新布料,给丫蛋买了些女孩子喜欢的小玩意儿。
王老汉一家对他更是好得没话说,王婆子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吃的,丫蛋也总是默默地帮他打理好摆摊用的东西。沈砚虽然话不多,但心里都记着,干活也更勤快了。
这天,沈砚卖完肥肠,正准备去肉铺买明天的材料,却看到肉铺老板一脸为难地看着他。
“老板,”沈砚看向他,“今天的肥肠还有吗?我也都要了。”
老板脸上的笑容顿了顿,搓了搓手,有些为难地说:“不巧啊,刚才张屠户过来,把剩下的肥肠全订走了,说以后每天都要包圆儿。”
沈砚皱起眉:“张屠户?”他来镇上这几天,没听过这号人物。
“就是西街那家卖酱肉的,”旁边一个来买肉的汉子插嘴道,“前阵子听说他也要做卤味,估计是看你这生意好,故意抢你的货源,让你没食材可以做。”
卖菜老婆婆说过,镇上之前没人做卤味,这张屠户早不做晚不做,偏偏在他摆摊后凑这个热闹,还特意包下所有肥肠,用意不言而喻。
沈砚的眼神冷了几分,却没多说什么。他谢过老板,转身离开肉铺。
走到街角时,果然看到斜对面的酱肉铺门口围了不少人,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正站在铺子前吆喝:“各位乡亲,咱家新出的卤味明天开张,保证味道绝无仅有!明天凡是进店的都送卤豆干一块!”
那壮汉嗓门洪亮,眼神扫过街角时,恰好与沈砚对上,嘴角勾起一抹挑衅的笑,故意扬高了声音:“做卤味啊,料子得新鲜!我已经跟镇上几家肉铺打好招呼了,以后好料子都先紧着我这儿来!”
周围有人看出了端倪,偷偷朝沈砚这边看过来,议论声也低了下去。
沈砚面无表情地转开视线,转身朝着镇外走去。
他没兴趣跟人争执,张屠户能包下镇上的肥肠,不代表他找不到别的货源。而且,他又不是只会做肥肠。
他记得王老汉说过,邻村有户人家专门杀猪卖肉,只是离镇子远些,要多走两里路。
沈砚的脚步加快了,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更长,清冷的侧脸在余晖中透着一股韧劲。
他从现代带来的不仅是卤味手艺,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。想靠抢货源挤走他?没那么容易。
回到王老汉家时,天已经擦黑。王婆子见他空着手回来,有些担心:“咋没买着肥肠?”
“镇上的被人包了,”沈砚简单解释了一句,“明天我去邻村看看。”
王老汉抽着旱烟,沉声道:“是西街的张屠户吧?那人出了名的霸道,以前就挤垮过两个卖肉的摊子。要不……就算了?”
沈砚摇头:“没事,我去邻村看看,实在不行,就多走几里路。”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这手艺不能废了。”
这不仅是手艺,更是他在这个世界立足的根本。
王婆子看他态度坚决,也不再劝,只是道:“那你明天早点起,我给你准备点干粮路上吃。”
“谢谢大娘。”
晚饭时,丫蛋把一块最大的红薯夹到沈砚碗里,小声说:“沈大哥,我知道邻村在哪,明天我带你去,我认识那户杀猪的人家。”
沈砚抬眼看她,小姑娘眼神亮晶晶的。他点了点头:“好,谢谢。”
丫蛋顿时笑了起来,脸颊上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