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1年的夏末,青屿镇多了个新鲜去处——陈东的鱼塘。
谁也没想到,那片荒了十几年的洼地,被十六岁的陈东折腾成了模样:十亩水面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,四周用竹篱笆围了起来,东边搭了个凉棚,底下摆着几张石桌石凳,挂着“休闲区”的木牌;西边修了三排钓位,铺着平整的石板,每个位置都插着根竹制鱼竿,旁边还写着“收费标准:每杆10元/天,鱼获按斤算”。
“东哥,你这是把城里的钓鱼场搬咱镇上来了?”狗剩蹲在凉棚下,啃着个苹果,“昨天沙浦镇的人都来看热闹,说咱青屿镇出了个能人。”
陈东正在给钓位的木牌刷清漆,闻言笑了笑:“咱这叫与时俱进。你看系统……不是,你看镇上的人,农闲时除了打麻将就是闲聊,不如来钓钓鱼,既休闲又能有收获。”
正说着,凉棚外传来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。几个穿着花衬衫的姑娘站在篱笆外,探头往里看,看见陈东时,脸都红了,叽叽喳喳地咬耳朵。
“快看,是陈东!”
“他今天穿白衬衫好好看啊,真的像彭于晏!”
“听说他鱼塘弄得可好了,要不咱进去钓会儿鱼?”
陈东假装没听见,低头继续刷漆。这阵子,镇上的姑娘总爱往鱼塘跑,有的借口买鱼,有的说来看热闹,眼神里的意思昭然若揭,弄得他都有点不自在。
“哟,陈大老板,生意挺好啊?”柳燕的声音从人群里钻出来,她穿着条牛仔短裤,露出笔直的腿,拨开姑娘们走了进来,“我爸让我来问问,明天他想带几个朋友来钓鱼,能不能留几个好位置?”
“行啊。”陈东放下漆刷子,“让他早点来,早上鱼口好。”
“就知道你给力。”柳燕笑盈盈地走过来,眼睛在他身上转了一圈,“说真的,东哥,你这鱼塘弄得比城里的公园还像样,我都想天天来这儿待着了。”
“欢迎啊,收费照常。”陈东开玩笑道。
“你还跟我算钱?”柳燕伸手拍了他一下,手指不小心碰到他的胳膊,像触电似的缩了回去,脸上却带着笑,“我帮你招呼客人呗?你看外面那些姑娘,都是冲你来的,我帮你挡挡,不收工钱,管饭就行。”
陈东刚想说话,篱笆门“吱呀”一声开了,安芝背着书包走了进来。十四岁的她又长个子了,穿着件浅蓝色的校服裙,头发梳成个低马尾,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轻轻飘,看见满院子的人,脚步顿了顿。
“安芝来了。”陈东主动打招呼,“放学啦?”
“嗯。”安芝点点头,目光扫过那些探头探脑的姑娘,又落在柳燕身上,小声说,“我爸让我送点鱼食过来,说是新配的,诱鱼效果好。”她手里拎着个小布袋,里面装着褐色的颗粒,散发着淡淡的谷物香。
“你爸可真是及时雨。”陈东接过布袋,“昨天还说鱼食不够了。”
“我爸说,要是钓的人多,得换着花样喂,不然鱼就不咬钩了。”安芝说着,走到鱼塘边,弯腰看水里的鱼,“你看,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,都游过来了。”
果然,一群巴掌大的鲫鱼围着她的身影游,尾巴甩得水面哗哗响。
柳燕在旁边看得直乐:“这鱼成精了?还认人呢?”
“可能是安芝常来喂它们吧。”陈东笑着说,“她比我上心。”
安芝的脸有点红,转过身说:“我就是顺便……对了,东哥,你上次问我的那道物理题,我解出来了,笔记给你带来了。”她从书包里掏出个笔记本,递过来。
陈东刚要接,柳燕突然伸手抢了过去,翻开看了看:“哟,还带图解呢?安芝妹妹,你对东哥可真上心,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俩在处对象呢。”
安芝的脸“腾”地红透了,像熟透的苹果,急忙说:“不是的!我就是……就是帮同学讲题!”
“我开玩笑呢,看把你急的。”柳燕把笔记本还给陈东,眼神里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,“东哥,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,这笔记做得比老师的还详细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陈东接过笔记本,指尖碰到安芝的手指,两人都顿了一下,安芝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,转身就往凉棚外走,“我爸还等着我回家吃饭,我先走了!”
“哎,等会儿!”陈东叫住她,“周末有空不?来这儿帮忙记账,给你算工钱。”
安芝愣了一下,回头看他,眼睛亮得像星星:“有空!多少钱都行!”说完,低着头跑了,辫子在身后甩得欢快。
看着她的背影,柳燕撇了撇嘴:“这小丫头,跑这么快干啥,我又不吃人。”
“她脸皮薄。”陈东把笔记本放进兜里,语气淡淡的。
“你倒是挺了解她。”柳燕看着他,突然说,“东哥,你说实话,你是不是喜欢安芝?”
陈东抬起头,对上她的目光,坦然道:“她是个好姑娘。”
这话不说还好,一说,柳燕的脸色更不好看了:“我就不是好姑娘了?以前你总说我笑起来好看,说我是镇上最靓的崽,现在就忘了?”
陈东心里叹了口气。他怎么会忘?四十岁的记忆里,柳燕年轻时的笑脸像老照片,模糊却也真切。可就是因为记得太清楚,才知道这条路走不通。他笑了笑,转移话题:“你爸明天几点来?我好留位置。”
柳燕看出他不想接话,撇了撇嘴,没再追问:“大概早上八点吧,他那些朋友都是钓鱼迷,来晚了怕没位置。”
“行,我记着。”陈东点点头,拿起漆刷子继续干活。
柳燕站了一会儿,见他没再理自己的意思,转身走了。路过篱笆外时,那些姑娘围上来问:“燕姐,陈东跟你说啥呢?他是不是对你有意思啊?”
柳燕心里憋着气,却还是扬起下巴笑:“那当然,我跟他从小就认识,他啥样我不清楚?等着吧,迟早是我的人。”话虽如此,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着,闷闷的。
傍晚时分,钓鱼的人渐渐多了起来。有镇上的老人,也有放假的学生,还有几个从邻镇特地赶来的,都夸这鱼塘弄得好。
狗剩忙着收钱、递鱼竿,忙得脚不沾地,嘴里还嚷嚷:“东哥,今天收了快两百块了!比荔枝园一天赚得还多!”
陈东坐在凉棚下,翻着安芝给的笔记本,上面除了物理题,还写着几行小字:“鱼塘的水要三天换一次,每次换三分之一,不然容易缺氧。”“西边的钓位背光,下午鱼不爱去,记得提醒客人。”
他忍不住笑了,这姑娘的心可真细。
“东哥,有人找你!”石头从篱笆门口探进头来,“是中学的李老师,说想跟你谈谈回学校读书的事。”
陈东站起身,心里一动。他之前跟老师提过想重新上学,没想到老师真的来了。
走到门口,李老师笑着说:“陈东啊,你这鱼塘弄得真不错!我今天来,是想告诉你,学校研究过了,同意你插班读初三,就是功课得抓紧,明年就要中考了。”
“谢谢李老师!我一定努力!”陈东心里一阵激动。
“那就好。”李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对了,安芝那丫头跟我说,你物理不太好,她愿意给你补课,这姑娘心善,你可得好好学,别辜负人家。”
陈东点点头,心里暖暖的。
送走李老师,天色已经擦黑。鱼塘边亮起了灯,昏黄的灯光映在水面上,像撒了把碎金。陈东坐在凉棚下,看着水里游来游去的鱼,心里很平静。
他知道,镇上有很多姑娘喜欢自己,柳燕的心思更是明明白白。可四十岁的记忆像面镜子,照得他清清楚楚——柳燕想要的是轰轰烈烈的生活,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新鲜感,而他现在只想踏实过日子,守着家人,守着荔枝园和鱼塘,守着那些值得珍惜的人。
远处传来安芝家的方向传来狗叫声,陈东想起安芝跑开时红着脸的样子,想起她笔记本上的小字,嘴角忍不住上扬。
系统面板上,安芝好感度80/100:她看你的眼神,藏着星星哦的提示闪了闪,旁边还有一行新的:柳燕好感度65/100:有点不甘心,但还没放弃。
陈东关掉面板,拿起鱼竿,甩进鱼塘里。浮漂在水面上轻轻晃,像他此刻的心情,平静里带着点微甜。
鱼塘的夜风吹过,带着水的清凉和青草的香。陈东知道,以后的日子还会有很多麻烦,很多选择,但他心里有谱——跟着心走,跟着值得的人走,准没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