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源垦荒记

桃源垦荒记

沉葭微霜 著

本站最新上架的优质新书,古代言情小说《桃源垦荒记》,目前正在更新连载中,顾春枝妞妞小安是书中出场较多的关键人物,作者“沉葭微霜 ”倾心编著中,主要讲述的是:“是啊娘,咱们出去躲个半年,这事儿肯定也就过了。到时候再回来重新种上地不就行了吗……

最新章节(桃源垦荒记第19章)

全部目录
  • “诶,你们听说了吗?

    隔壁镇子被抢了。好多个村田里地里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。

    听说还打死了人呢!”

    “早听说了,是边境逃难的流民,一群一群的,越来越多了!”

    “那可不,据说这些边境流民,因为战事不断没了活路才逃荒到内地的,一路烧杀抢夺,非常野蛮。

    看这样子,早晚得抢到我们这块儿来。

    我都准备带老婆孩子躲山里去了……”

    顾春枝几人走在路上,恰巧听到前面几个村民在边走边闲聊。

    大家说的特别玄乎,让顾春枝几人顿时都皱起了眉头。

    顾春枝低声问陆小川,

    “小川,这些传言是啥时候开始的啊?

    这才开始闹饥荒,又出现边疆流民,日子还咋过?”

    陆小川倒是相对淡定,

    “春枝婶子,这边疆流民的事儿,我半个月前就听说了,都是真的。

    但都是些走投无路的边疆百姓,拖家带口的奔内地躲战乱。

    都是穷苦百姓,我想应该没他们说得那么严重!”

    顾春枝可不这么想,自己以前在一些野史书籍上看到过不少历史记录。

    大饥荒的时候,难民爆发,吃树皮草根,抢劫偷盗都是客气的,卖儿卖女,吃人肉的情况也都随处可见。

    再加上他们这一带本就已经有闹饥荒的势头,若再来外地流民,那不得出大乱子?

    “看来我们要早做打算了!”

    果不其然,没多久,山下第一轮流民入侵事件就上演了。

    事发当日,铁坎村村民蒋大锤正扛着锄头去地里挖萝卜。

    他刚走到菜地不远处,就看到一家菜地里,有三四个人影在东跳西窜,手里不停地在拔他家萝卜。

    因为今年田里几乎颗粒无收,存粮又交了朝廷,地里为数不多的蔬菜真成了全家的救命稻草。

    蒋大锤一声怒吼,“给我放下,大白天偷东西,找死!”

    随后提起锄头就冲了过去。

    那几人中手脚麻利的几人飞速地冲进了树林消失了。

    只剩下一个八九岁的女娃,手里抱着两个萝卜,跑不动被蒋大锤给抓住。

    “好你个死丫头,这么小就不学好是吧?敢偷大爷家的东西。”

    啪的一声,蒋大锤的耳光狠狠落在女娃脸上,女娃顿时嚎啕大哭起来。

    “哥哥,哥哥,救我!”

    “把我妹妹放了,否则我杀了你。”

    突然,身后传来一个少年微微颤抖的声音,明明是威胁,却有些底气不足。

    蒋大锤一手扯住小女孩的头发,转身看向身后,只见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举着一把镰刀,恶狠狠地盯着他。

    男孩衣衫褴褛,面颊凹陷,一看就是严重营养不良。

    “哟,偷东西不成还想害命是吧?我量你也不敢。”

    蒋大锤是村里出了名的犟脾气,向来不会服软。

    他对着少年啐了一口唾沫,更用力的扯了扯女娃的头发。

    “啊,啊,好疼,呜呜呜,哥哥!”

    女娃撕心裂肺的哭喊声,瞬间激怒少年,举起镰刀就向蒋大锤劈过去。

    蒋大锤是真没想到对方敢真的动手,躲闪不及,肩膀被狠狠地劈了一刀,顿时鲜血淋漓。

    蒋大锤此时顾不得女娃了,松开手,举起锄头就准备反击。

    但肩膀的剧痛让他有些使不出力气,最后眼睁睁看着两个孩子全都消失在林子里。

    突然挨了刀的蒋大锤有些害怕,并没有追上去,捂着伤口便回了家。

    很快,流民偷盗抢劫的消息就传遍了几个村,原本平静的村子顿时人心惶惶。

    许多胆小的村民拖家带口搬走了,剩下一些没地儿可去的村民也如热锅上的蚂蚁。

    铁坎村村长赵大叔挨家挨户收集大家的意见。

    劝解大家能有地方避难的,可以先搬走躲避一阵子,等这些流民进村闹完,自然就会换地方。

    多数村民还是听劝,陆陆续续的就转移了家眷。

    少数顽固分子誓要与村子共存亡。其中老刘家就是典型代表之一。

    “我不会走的,你们别费口舌了,我自嫁过来,就没打算离开这村子。”

    顾春枝的婆婆孙氏抹着鼻涕眼泪,坐地上撒泼,一个劲儿赶赵大叔走。

    “别以为我不知道,等我们这些人搬走了,你们好霸占我们的屋舍田产。

    什么流民,什么杀人放火,老婆子我不怕。

    都是吃五谷杂粮,两只眼睛一个**儿的东西,我不信还能把我吃了!”

    “你在说什么胡话,村长也是好心提醒!”

    刘老汉见孙氏胡言乱语,赶忙制止。

    刘老二和刘老三听自己娘不想离开,心里也打起了鼓。

    原本老二想带着爹娘,老婆孩子回李巧梅的娘家躲一躲,可见他娘这架势,恐怕是走不成了。

    刘老三老婆宋金花肚子如今已经七个月了,最多还有两三个月,孩子就要落地。

    肯定经不住长途颠簸,如果他爹娘不走,刘老三两口子自然也就跟着爹娘,有个照应。

    赵大叔见孙氏口无遮拦,心里有些窝火。

    但几十年老邻居了,她的脾气大家都知道,也懒得跟她理论。直接就赶往下一家去了。

    村长走后,一家人围在一起,七嘴八舌又讨论起来。

    李巧梅最是贪生怕死,巴不得马上就搬走。

    “娘,要不,你们跟我一起回娘家吧。

    我们家在大山上,流民体弱爬不了那么高,想来应该是十分安全的!”

    刘老二附和道:

    “是啊娘,咱们出去躲个半年,这事儿肯定也就过了。

    到时候再回来重新种上地不就行了吗?”

    孙氏冷着脸,像是自言自语道:

    “我走啥走,这把老骨头了,说不定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。

    我可不想客死他乡。要死我也要死在我自己的房子里!”

    刘老三听出了娘的话里意思,赶紧安慰道:

    “娘,不走就不走,我和金花陪你和爹,我还不相信了,几个流民我还打不过了?

    一会儿我去把地窖收拾出来,紧要关头可以躲进地窖。”

    宋金花此时大着肚子已经超级难受,她满脑子都是啥时候能卸货。

    这些逃不逃难的事儿,她压根儿没心情关注。

    商量到大半夜,最后决定刘老二带着老婆孩子回娘家,明早就走。

    剩下的人暂时先按兵不动。

手机上阅读

请扫二维码

同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