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:风起遇旧书初秋的风总是来得悄无声息,像一封被揉皱又重新展平的信,
带着遥远地方的凉意,轻轻叩响“晚风书店”的木质门扉。林晚正站在书架前,
指尖捏着一块半干的抹布,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书脊上的薄尘。
书店里弥漫着旧书特有的油墨香,混着窗台边薄荷草的清冽气息,构成了独属于这里的味道。
她今年二十六岁,守着这家开在小镇老街上的书店已经五年了。五年里,
小镇的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愈发温润,街对面的糖水铺换了三任老板,
唯有“晚风书店”的招牌,依旧在每一个清晨准时亮起暖黄的灯。
“哗啦——”一阵风从半开的窗户钻进来,卷着几片落在窗沿的梧桐叶,掠过书架时,
一本深蓝色封皮的书从第三层滑落,重重砸在木质地板上。林晚循声回头,弯腰去捡的瞬间,
目光骤然顿住。是《挪威的森林》。书脊有些磨损,封面上印着的森林图案已经微微褪色,
最关键的是,书的扉页夹着一片早已干枯的银杏叶——那是三年前,苏屿夹进去的。
林晚的指尖轻轻抚过那片银杏叶,叶脉的纹路清晰可见,像是还残留着当年的温度。
她记得很清楚,那是一个和今天很像的初秋午后,苏屿就坐在靠窗的那张藤椅上,
手里捧着这本《挪威的森林》,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他的发梢,
给他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。“林晚,你说人为什么总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?
”当时他合上书,指尖夹着这片刚从院外银杏树上摘下来的叶子,
眼神里带着一丝她看不懂的迷茫。那时候的林晚,正蹲在柜台后整理新到的杂志,
闻言抬头笑了笑:“或许是因为拥有的时候,总觉得时间还很多吧。
”她没多想这句话背后的深意,只当是他又被书中的情节触动。毕竟在她印象里,
苏屿总是这样,像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带着点敏感的孩子,
会因为一本书里的一句话皱起眉头,也会因为窗外突然飞过的一群鸽子露出笑容。
苏屿是三年前来到小镇的,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放弃大城市的工作,
跑到这个连地铁都没有的地方。他第一次来书店的时候,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,
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,站在书架前看了很久,最后拿起的就是这本《挪威的森林》。
“请问,这本可以借吗?”他走到柜台前,声音温和,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沙哑。
林晚当时正在写读书笔记,抬头看到他的瞬间,心跳莫名漏了一拍。他的眼睛很亮,
像盛着夏夜的星光,鼻梁高挺,嘴唇的线条很柔和。她定了定神,笑着说:“可以的,
登记一下名字和联系方式就好。”从那以后,苏屿成了书店的常客。他几乎每天都会来,
有时候是下午,有时候是傍晚,每次来都会借一本书,偶尔也会买上一杯林晚泡的桂花茶,
坐在靠窗的藤椅上读到天黑。他们的交流起初很少,大多是关于书籍的讨论。
林晚会推荐她喜欢的散文,苏屿会分享他读小说时的感悟。渐渐的,话题越来越多,
从书中的故事聊到小镇的风景,从各自的爱好聊到童年的趣事。
林晚知道了苏屿是学建筑设计的,
曾经在大城市有一份不错的工作;苏屿也知道了林晚是因为喜欢小镇的宁静,
才放弃了父母安排的稳定工作,开了这家书店。感情的升温总是在不经意间。有一次,
小镇下了很大的雨,林晚正发愁怎么回家,苏屿突然出现在书店门口,
手里拿着一把黑色的大伞。“我送你回去吧,雨太大了。”他笑着说,伞沿微微倾斜,
刚好遮住了她头顶的天空。从那以后,他们的关系变得不一样了。苏屿会在林晚生病的时候,
带着熬好的粥来书店;林晚会在苏屿加班画图的时候,留一盏灯等他过来拿书。
他们会一起在清晨去小镇的菜市场买菜,一起在傍晚去河边散步,一起在书店里整理书架,
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,时光安静而美好。林晚以为,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。
她甚至已经在心里规划好了未来,或许等再过一段时间,她会和苏屿说,
要不就一起把书店重新装修一下,再添一个小吧台,卖他喜欢喝的手冲咖啡。
可她还没来得及说出口,苏屿就消失了。那是三年前的一个清晨,林晚像往常一样来到书店,
却发现门口放着一本《挪威的森林》,书里夹着一张纸条,上面只有简单的几个字:“林晚,
对不起,我走了。”没有原因,没有联系方式,就像他当初突然来到小镇一样,
又突然地离开了。林晚拿着那张纸条,在书店门口站了很久,直到太阳升得很高,
街上的人越来越多,她才缓缓地走进书店,
把那本《挪威的森林》和纸条一起放进了抽屉的最深处。这三年来,
她再也没有打开过那本《挪威的森林》,也没有再提起过苏屿的名字。
她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,可每当风起的时候,那些和苏屿有关的回忆,
还是会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,让她无法呼吸。“叮铃——”门口的风铃突然响了起来,
打断了林晚的回忆。她猛地回过神,把《挪威的森林》紧紧抱在怀里,
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。她抬起头,朝着门口的方向望去。
一个穿着浅灰色风衣的男人站在那里,身形挺拔,头发比三年前短了一些,
轮廓似乎更加硬朗了,但那张脸,林晚却永远不会忘记。是苏屿。风从门外吹进来,
扬起他风衣的衣角,也吹乱了林晚额前的碎发。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撞,
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。林晚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,像擂鼓一样,
在寂静的书店里格外响亮。苏屿也愣住了,他站在门口,眼神复杂地看着林晚,嘴唇动了动,
似乎想说什么,却又没有开口。阳光透过他身后的门框,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轮廓,
让他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。书店里很安静,只有窗外风吹过梧桐叶的“沙沙”声,
还有两人之间无声的沉默。林晚紧紧咬着下唇,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,
怀里的《挪威的森林》像是有千斤重,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。三年了,
她无数次在梦里见到苏屿,无数次想象过他们重逢的场景,可当这一刻真的到来时,
她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是问他当初为什么离开,还是假装不认识,让他就这样离开?
苏屿似乎终于缓过神来,他轻轻迈开脚步,走进书店,目光在书架上扫过,
最后落在了林晚怀里的书上。他的眼神暗了暗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:“林晚,
好久不见。”熟悉的声音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林晚尘封已久的心门。
那些被她刻意压抑的情绪,那些她以为已经忘记的回忆,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。
她强忍着眼泪,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:“好久不见,苏屿。”风还在吹,
卷起地上的梧桐叶,在书店里打着转。林晚看着眼前的苏屿,突然觉得,这三年的等待,
或许并不是没有意义的。她不知道苏屿为什么会回来,也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怎样,
但她知道,从这一刻起,有些东西,已经不一样了。
苏屿的目光落在林晚怀里的《挪威的森林》上,眼神里带着一丝愧疚和怀念:“这本书,
你还留着?”林晚低头看了看怀里的书,轻轻点了点头:“嗯,一直留着。”“对不起,
林晚。”苏屿的声音低沉,带着深深的歉意,“三年前,我不应该不告而别。
”林晚抬起头,看着苏屿的眼睛,那里面有她熟悉的真诚,也有她从未见过的疲惫。
她深吸了一口气,努力压下心中的委屈和愤怒:“你现在回来,是为了什么?
”苏屿沉默了一下,似乎在组织语言。过了一会儿,他才缓缓地说:“我回来,
是因为小镇的老街区改造项目,我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。”林晚愣住了,
她没想到苏屿回来的原因竟然是这个。老街区改造项目她知道,前段时间小镇上一直在宣传,
只是她没想到,负责这个项目的人会是苏屿。“老街区改造?”林晚重复了一遍,
心里五味杂陈。她的书店就在老街区里,如果改造的话,书店会不会受到影响?
似乎看出了林晚的担忧,苏屿连忙说:“你放心,这次改造会尽量保留老街区的原有风貌,
不会破坏这里的建筑和氛围。我知道你很喜欢这家书店,我会尽量想办法,让书店不受影响。
”林晚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苏屿。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相信他,
毕竟三年前他的不告而别,给她带来了太多的伤害。风渐渐小了,
书店里的梧桐叶慢慢落在地上。苏屿看着林晚,眼神里充满了期待:“林晚,我们能谈谈吗?
关于三年前的事情,我想跟你解释清楚。”林晚低头看了看怀里的《挪威的森林》,
又看了看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。她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:“好,我们谈谈。
”她把《挪威的森林》放在柜台上,转身去泡了两杯桂花茶。熟悉的香气弥漫在书店里,
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的那些日子。林晚把一杯茶递给苏屿,自己拿着另一杯,
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。“说吧,三年前,你为什么突然离开?”林晚看着苏屿,
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,也带着一丝警惕。苏屿端起茶杯,却没有喝,只是轻轻摩挲着杯壁,
似乎在回忆什么。过了一会儿,他才缓缓开口,声音里带着深深的无奈:“三年前,
我父亲的公司突然破产了,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务。我母亲受不了打击,病倒了,住进了医院。
那时候的我,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其他事情,满脑子都是怎么解决家里的困境。”林晚愣住了,
她从来不知道苏屿家里发生了这么多事情。她看着苏屿,眼神里的警惕渐渐消失,
多了一丝心疼。“我本来想告诉你的,但是我怕你担心,也怕你因为我的事情受到影响。
”苏屿继续说,语气里充满了愧疚,“那时候,
有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在外地的工作机会,薪水很高,但是需要马上过去。
我没有时间跟你告别,只能留下一张纸条,希望你能理解。”“那你为什么不跟我联系?
”林晚忍不住问,声音里带着一丝委屈,“哪怕只是发一条短信,告诉我你平安也好。
”苏屿的眼神暗了暗,声音低沉:“我去了外地之后,每天都在拼命工作,
想尽快还清家里的债务,让父母过上好日子。那时候的我,一无所有,连自己都顾不上,
怎么还有脸联系你?我怕我给不了你幸福,怕你跟着我受苦。”林晚沉默了,
她能理解苏屿的苦衷,但是三年来的等待和思念,还是让她心里有些难受。她端起茶杯,
喝了一口桂花茶,熟悉的味道在口腔里蔓延,却再也没有了当初的甜蜜。“我这三年,
一直都在关注你和书店。”苏屿看着林晚,眼神里带着一丝温柔,
“我从朋友那里打听你的消息,知道你把书店打理得很好,知道你一切都好,我就放心了。
这次回来负责老街区改造项目,一方面是因为工作,另一方面,也是想回来看看你,
跟你说声对不起。”林晚抬起头,看着苏屿的眼睛,那里面充满了真诚和愧疚。她知道,
苏屿不是故意要伤害她的,他只是被现实逼得没有办法。风已经停了,
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,落在书店的地板上,形成了一道道金色的光斑。
林晚看着那些光斑,心里的委屈和愤怒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。
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原谅苏屿,也不知道他们的关系能不能回到过去。但是她知道,
苏屿的回来,已经在她平静的生活里,掀起了一道涟漪。“苏屿,”林晚看着他,
缓缓地说,“谢谢你告诉我这些。但是,我需要时间想想。”苏屿点了点头,
眼神里带着一丝失落,却还是理解地说:“好,我等你。不管你做出什么决定,我都尊重你。
”他站起身,拿起放在柜台上的《挪威的森林》,轻轻翻到扉页,看着那片干枯的银杏叶,
眼神里带着一丝怀念。“这本书,我能再借一次吗?”他问。林晚看着他,沉默了一下,
最终还是点了点头:“可以。”苏屿笑了笑,那笑容像阳光一样,温暖而明亮,
和三年前一模一样。“谢谢你,林晚。”他说,然后拿起书,转身朝着门口走去。
走到门口的时候,他停下脚步,回头看了林晚一眼,轻声说:“林晚,照顾好自己。”说完,
他推开门,走了出去。门口的风铃又响了起来,像是在为他的离开送行。林晚坐在椅子上,
看着门口的方向,久久没有回过神来。怀里的桂花茶已经凉了,就像她此刻的心情一样,
复杂而沉重。她拿起柜台上的《挪威的森林》,轻轻翻开扉页,看着那片干枯的银杏叶,
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。三年了,苏屿终于回来了。可是,他们的故事,还能继续吗?
窗外的梧桐叶又被风吹起,在空中打着转,像是在诉说着这段未完待续的缘分。林晚知道,
未来的路还很长,她需要时间,去整理自己的心情,也去重新认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苏屿。
第二章:误会渐消散苏屿离开后,书店里的桂花茶香还未散尽,
林晚却觉得空气里多了几分滞涩。她抬手抹掉眼角的泪痕,指尖触到微凉的水渍时,
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哭了。柜台上的《挪威的森林》被取走,留下一道浅浅的压痕,
像极了苏屿在她心里留下的印记——明明已经被时间打磨得模糊,却在重逢的瞬间,
又变得清晰无比。林晚起身走到窗边,望着苏屿远去的背影。他的步伐沉稳,
浅灰色风衣在微风中轻轻摆动,很快便融入了老街的人流里。小镇的午后总是安静的,
石板路上偶尔有骑着自行车的居民经过,车铃“叮铃”作响,
惊飞了落在梧桐树上的麻雀。她收回目光,低头看着窗台上的薄荷草。
这盆薄荷是苏屿三年前带来的,他说薄荷的香气能让人平静,适合放在书店里。
当初他离开后,林晚好几次想把它扔掉,却终究还是狠不下心,如今这薄荷长得愈发茂盛,
绿油油的叶子透着生机。“唉。”林晚轻轻叹了口气,转身回到柜台后坐下。她打开抽屉,
拿出那个装着苏屿纸条的铁盒。纸条已经有些泛黄,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,“林晚,
对不起,我走了”这几个字,她曾在无数个深夜里反复翻看,
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出一点他离开的理由。现在,理由终于找到了,
可她心里却没有想象中的轻松。那些被辜负的期待、独自度过的漫长时光,
不是一句“对不起”就能轻易抹平的。接下来的几天,苏屿没有再去书店。
林晚偶尔会从老街居民的闲聊中听到他的名字,有人说看到他在老街区的各个角落测量尺寸,
有人说他在镇**开会讨论改造方案,还有人说他拒绝了镇长安排的酒店,
住在了老街口那家简陋的民宿里。林晚听着这些消息,心里五味杂陈。
她既希望能再见到苏屿,听听他这些年的经历,又害怕见面后无话可说,
再次陷入尴尬的沉默。周五傍晚,小镇下起了小雨。细密的雨丝落在青石板路上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