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1985:收租人生

重生1985:收租人生

哎呀你嘠哈 著
  • 类别:言情 状态:已完结 主角:许志强苏晓梅 更新时间:2025-09-10 21:06

《重生1985:收租人生》是一部让人陷入沉思的现代言情小说,由作家哎呀你嘠哈创作。故事主角许志强苏晓梅的命运与爱情、友情和家庭纠结在一起,展现了复杂的人性和世界观。小说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精心构建的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。"咱们真能住这么好的房子?"苏晓梅站在宽敞的客厅里,手足无措,仿佛怕踩脏了光洁的地砖。"这才刚开始呢。"许志强抱着两岁的……。

最新章节(《重生1985:收租人生》精选章节)

全部目录
  • 第一章:重生归来许志强睁开眼睛,刺眼的白光让他下意识抬手遮挡。

    耳边传来"滴滴"的仪器声,鼻腔里充斥着消毒水的气味。医院?

    他最后的记忆是那辆失控的卡车朝自己撞来..."志强,你终于醒了!

    "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女声传来。他艰难地转头,看到一张年轻了二十多岁的母亲的脸。"妈?

    "他的声音嘶哑,难以置信。"你这孩子,发个烧都能昏迷两天,可把妈吓坏了。

    "母亲抹着眼泪,递来一杯温水。许志强接过水杯,

    手指触碰到自己光滑的手背——没有那些岁月留下的皱纹和疤痕。

    抬头看向墙上的日历:1985年6月15日。水杯从他手中滑落,

    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。他重生了,回到了20岁那年。出院后,

    许志强站在家门口的老槐树下,深深吸了一口80年代特有的、没有雾霾的空气。

    远处传来"叮铃铃"的自行车**,街上行人穿着朴素的蓝灰制服,

    偶尔有辆解放牌卡车驶过,扬起一阵尘土。这一切如此真实,又如此梦幻。"志强,

    发什么呆呢?厂里通知明天复工,你病好了就赶紧回去上班。"父亲从屋里走出来,

    手里拿着搪瓷缸子。国营纺织厂。前世他在那里耗费了二十五年光阴,直到下岗潮来临。

    许志强握紧拳头,指甲深深掐入掌心。"爸,我不打算回厂里了。""什么?

    "父亲瞪大眼睛,"你疯了吗?那可是铁饭碗!""我想自己做点小生意。

    "许志强平静地说,内心却无比坚定。第二章:第一桶金三天后,

    许志强拿着从母亲那里借来的200块钱——她偷偷塞给自己的"老婆本",

    踏上了南下的火车。前世记忆中,这个时期南北物资差价极大,

    从广东贩运电子表、**等小商品到北方,一转手就能翻几倍价钱。

    绿皮火车"哐当哐当"行驶了三十多个小时,车厢里挤满了人,

    汗臭味、泡面味和烟味混合在一起。许志强紧抱着装着钱的布包,一刻不敢合眼。

    广州火车站人潮涌动,比记忆中更加喧嚣。他循着前世的记忆,

    找到了高第街——当时著名的个体户集散地。"电子表怎么批?

    "许志强用蹩脚的粤语问一个摊位老板。老板抬眼打量他:"后生仔,北方来的?

    "许志强点点头。"十块钱一只,五十只起批。"老板从柜台下拿出一个样品,"香港来的,

    最新款。"许志强接过那只现在看来土得掉渣的电子表,

    内心却激动不已——这东西在北方商场能卖到三十多块。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

    他用180元买了20只电子表和30双尼龙**——当时北方女性眼中的奢侈品。

    回程的火车上,许志强盘算着:电子表每只赚15元,**每双赚3元,

    这一趟能净赚近400元,是工厂工人大半年的工资。一周后,

    他在家乡的百货商场门口摆起了地摊。"香港最新款电子表,走时精准,只要25元!

    "许志强吆喝着,"上海女人都戴的**,8元一双!"很快,他的摊位前围满了人。

    电子表对当时的年轻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,而**则是女性梦寐以求的时尚单品。"小伙子,

    这表真能用一年?"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怀疑地问。"叔,保质一年,

    有问题随时找我。"许志强自信满满地递过一只表让他试戴。不到三天,所有货品销售一空。

    除去路费和生活费,净赚350元——相当于工厂工人十个月的工资。

    许志强捏着厚厚一沓钞票,手微微发抖。前世的他,何曾一次拥有过这么多钱?第二次南下,

    他带了500元本金,回来时变成了1500元。第三次,

    3000元变成了8000元...三个月后,许志强已经成了本地小有名气的"许老板",

    在百货商场租了个固定摊位,不再需要风餐露宿地摆地摊。第三章:遇见挚爱"志强,

    你这生意越做越大了。"一天,隔壁卖布料的张婶笑着说,"要不要婶给你介绍个对象?

    我侄女在小学当老师,人可俊了。"许志强笑着婉拒,

    内心却想起了苏晓梅——他前世的妻子,两个孩子的母亲。他们是在工厂认识的,

    那时她已经**十了,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一直没嫁出去。这一世,他要早点找到她,

    给她更好的生活。根据模糊的记忆,许志强打听到苏晓梅现在应该在她舅舅的裁缝铺帮忙。

    一个周末,他特意穿上一件新买的的确良衬衫,来到了城东的"红星裁缝铺"。推开门,

    风铃清脆作响。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背对着门正在踩缝纫机,听到声音转过头来。

    那一瞬间,许志强的心脏几乎停跳——是晓梅,年轻了二十多岁的晓梅。圆润的脸蛋,

    明亮的杏眼,嘴角有一颗小小的痣。前世她跟着自己吃了那么多苦,却从未抱怨过半句。

    "同志,要做衣服吗?"苏晓梅站起身,声音轻柔。"我...我想做件西装。

    "许志强结结巴巴地说,突然变回了那个面对暗恋女孩手足无措的毛头小子。"好的,

    请过来量尺寸。"她拿起软尺,示意许志强站到镜子前。当苏晓梅靠近为他量胸围时,

    许志强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桂花香——前世她一直用这种便宜的洗发水,说是喜欢那个味道。

    "您在哪里工作?"她一边记录尺寸一边问。"我自己做点小生意。

    "许志强努力让声音听起来自然,"在百货商场有个摊位。

    "苏晓梅眼睛亮了一下:"真厉害。现在政策好了,自己做生意比在工厂强多了。

    ""你不觉得个体户...不太体面吗?"许志强试探地问。"怎么会?"她笑了,

    露出两个小酒窝,"靠自己双手吃饭,最光荣了。"这一刻,

    许志强知道她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晓梅,朴实、善良,不慕虚荣。离开前,

    许志强鼓起勇气:"苏同志,周日百货商场有新电影放映,要不要一起去看?

    "苏晓梅惊讶地睁大眼睛,脸颊泛起红晕:"你...你怎么知道我姓苏?

    "许志强暗叫不好,急忙解释:"刚进来时听到有人喊你苏师傅。"苏晓梅将信将疑,

    但还是点了点头:"好吧,周日我休息。"就这样,许志强和苏晓梅开始交往。与前世不同,

    这次他们的相遇早了八年,而且许志强不再是那个穷困潦倒的工人。

    第四章:成家立业1986年春天,许志强的生意已经扩展到三个摊位,雇了两个帮手。

    一天晚上,他约苏晓梅到河边散步。"晓梅,我想跟你说件事。"许志强停下脚步,

    认真地看着她。"什么事?"她眨着眼睛,月光下显得格外温柔。"我打算买套房子。

    ""买房?"苏晓梅惊讶地捂住嘴,"现在不都是单位分房吗?

    "许志强摇摇头:"等分房要排多少年队?而且我想买的是门面房,既能住又能做生意。

    "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。前世记忆中,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房价低得可怜,

    而几十年后,这些早期房产的价值将翻上百倍。"你...真有那么多钱?

    "苏晓梅小心翼翼地问。"够付首付,剩下的贷款。"许志强握住她的手,"晓梅,

    嫁给我吧。我保证让你过上好日子。"苏晓梅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,

    扑进许志强怀里:"我以为你永远不会开口..."1986年国庆节,

    许志强和苏晓梅结婚了。没有豪华的排场,只在老家院子里摆了几桌酒席。

    许志强的新婚礼物是一套位于市中心的两层门面房,一楼做百货商店,二楼是新房。

    "这得花多少钱啊..."苏晓梅摸着崭新的门窗,既欢喜又忧虑。"八千块。

    "许志强如实相告,"从信用社贷了五千,自己的积蓄三千。""天啊!

    "苏晓梅倒吸一口冷气,"这得还多少年..."许志强笑着搂住她:"放心,

    两年内我就能还清。"这不是吹牛。随着改革开放深入,商品流通越来越活跃,

    许志强的生意蒸蒸日上。到1987年底,他已经拥有五间商铺,除了自营的两家百货店,

    其余三间都租了出去,每月租金收入就有200多元——相当于一个高级工程师的工资。

    第五章:儿女双全1988年元旦,许志强和苏晓梅的女儿许梦出生了。

    抱着这个粉雕玉琢的小生命,许志强暗暗发誓:这一世,绝不会让她像前世那样,

    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放弃理想的大学。"志强,给孩子存点钱吧。"苏晓梅靠在床头说,

    "听说现在银行有那种长期存款,利息挺高的。""不存银行。"许志强轻轻摇晃着女儿,

    "我要给她买套房子。"苏晓梅哭笑不得:"她才多大啊,要房子干什么?

    ""等梦梦长大了,这套房子至少值二十万。"许志强自信地说。苏晓梅只当他在说笑。

    但第二天,许志强就去城西新开发的住宅区,

    用1.2万元全款买下了一套80平米的三居室,登记在刚满月的女儿名下。

    售楼处的人看许志强的眼神像看疯子——谁会给孩子买房子?但许志强知道,三十年后,

    这套房子至少值两百万。1989年,许志强的百货生意扩展到周边三个县,开了六家分店。

    同时,他又陆续购置了四套住宅和两间商铺。虽然负债累累,

    但每月的租金收入已经能覆盖大部分贷款还款。"志强,咱们是不是买太多房子了?

    "一天晚上,苏晓梅一边给刚出生的儿子许阳喂奶,一边担忧地问,

    "现在光每月还贷就要六百多,万一生意不好...""放心,房价只会涨不会跌。

    "许志强翻着账本,头也不抬地说。1990年,海南房地产热潮兴起,许多人南下炒房。

    许志强按兵不动——前世记忆告诉他,那将是一场惨烈的泡沫破裂。相反,

    他趁着本地房价尚未大涨,又购入了三套单位集资房。第六章:安居乐业1991年春节,

    全家搬进了新买的独栋小楼。这是原来国营厂领导的住宅区,因为企业改制,

    许多干部低价抛售房产。许志强以5万元的价格买下这栋带小院的二层楼,装修又花了2万。

    "咱们真能住这么好的房子?"苏晓梅站在宽敞的客厅里,手足无措,

    仿佛怕踩脏了光洁的地砖。"这才刚开始呢。"许志强抱着两岁的女儿,

    牵着刚会走路的儿子,心里满是成就感。到1992年**南巡讲话发表时,

    许志强已经拥有十二套房产和七间商铺,月租金收入超过3000元。同时,

    百货生意也扩展到了服装批发和餐饮领域。"老许,你现在可是咱们县的首富了。

    "曾经嘲笑许志强放弃铁饭碗的工厂同事,如今见面都恭敬地喊他"许老板"。

    父亲的态度也彻底转变,常带着老伙计们参观许志强的商铺和房子,

    骄傲地说:"我早就看出这小子有出息!"1993年,县城开始大规模旧城改造。

    许志强那些早期购买的老旧房产大多被划入拆迁范围,补偿方案是原地回迁或现金补偿。

    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回迁——这意味着几年后,他将拥有位于黄金地段的新房。"志强,

    你当初怎么就知道这些地方会拆迁?"一天晚饭后,苏晓梅好奇地问。

    许志强望着窗外的夕阳,轻声说:"因为我做过一个很长很长的梦,

    梦里我们已经过完了一生。"苏晓梅笑着拍了他一下:"又胡说。"许志强没有解释,

    只是紧紧抱住了她。这一世,他不会让自己的家人受苦,不会再让机遇从指缝间溜走。

    到90年代中期,许志强的房产帝国已初具规模。除了本地的三十多处房产,

    还在省城购置了五套住宅和两间写字楼。同时,他开始将生意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,

    自己则专注于房地产投资和管理。每天早晨,许志强带着儿子许阳去收租,

    教他认识不同的房客,计算租金和支出。女儿许梦则对设计更感兴趣,

    常拿着彩色笔画各种房子图样。"爸爸,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房子?"一天,

    六岁的许阳仰着小脸问许志强。许志强蹲下身,

    平视着儿子的眼睛:"因为爸爸想让你们将来有更多选择,不必为了一套房子奔波劳碌。

    "许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而许志强心中满是欣慰。这一世,

    他的孩子们将拥有完全不同的起点和人生。看着账本上不断增长的数字,许志强知道,

    距离实现"收租公"梦想的日子越来越近了...第六章:危机与转机1997年夏天,

    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。许志强站在刚竣工的百货大楼顶层,俯瞰县城全景。

    这座五层高的大楼是他的最新投资项目,耗资近百万。口袋里,大哥大突然响起。"许总,

    不好了!"服装厂厂长的声音透着惊慌,"李老板那批货款没到账,人也联系不上了!

    "许志强眉头一皱。这笔三十万的货款是上个月发往俄罗斯的冬装订单,

    几乎占了他流动资金的六成。"继续联系,我马上过去。"挂断电话,

    许志强立即拨通了银行信贷部主任的号码。电话那头传来抱歉的声音:"许老板,

    现在上面收紧银根,您那笔续贷...恐怕要延后审批。"走出大楼时,

    天空阴沉得像是要压下来。许志强坐进新买的桑塔纳,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方向盘。

    前世的记忆中,这场危机导致无数企业倒闭,但他记不清具体时间点了。回到家,

    苏晓梅正在厨房准备晚饭。许志强犹豫片刻,还是决定坦白:"晓梅,我们可能遇到麻烦了。

    "听完事情经过,苏晓梅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,出乎意料地平静:"那现在怎么办?

手机上阅读

请扫二维码

同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