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死后,全公司都开始cosplay我

我死后,全公司都开始cosplay我

芊月岁岁 著

作者“芊月岁岁”精心编写完成的现代言情故事,《我死后,全公司都开始cosplay我》是这本书的名字,这部新作品最近火爆上线了,故事情节生动感人,主人公:林墨苏晴顾延川,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非常精彩,小说简介:都套上了一件宽大的格子衬衫,把她引以为傲的身材遮得严严实实。他们不仅在cos我的穿着,还在cos我的灵魂。“这个需求有点……

最新章节(我死后,全公司都开始cosplay我精选章节)

全部目录
  • 我在工位上猝死的时候,指尖还搭在键盘的“Enter”键上。最后一秒的意识,

    是看见屏幕上弹出的对话框——“新来的实习生把项目搞砸了,林墨你资历老,今晚加个班,

    把锅背一下,哦不,把问题处理一下。”再次睁眼,我飘在公司半空,身体轻得像一缕数据。

    我看见那个把我坑死的实习生,正坐在我的工位上。

    她穿着一件和我衣柜里一模一样的、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,戴着同款黑框眼镜,

    甚至连发际线后退的弧度,都和我如出一辙。她笨拙地模仿我生前的样子,

    泡了一杯最廉价的三合一速溶咖啡,然后对着电脑屏幕,用一种虔诚又呆滞的语气,

    轻轻吐出三个字。那是我生前说得最多,也是最恨的三个字:“好的呀。”1我叫林墨,

    性别女,爱好无,特长加班,死于一个平平无奇的周四凌晨三点。

    法医鉴定是过劳引发的心源性猝死。公司赔了我爸妈一笔钱,这事就算翻篇了。

    我以为我的死亡,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,悄无声息。毕竟,在一个高速运转的大公司里,

    我这种不好不坏、任劳任怨的老员工,就像一颗螺丝钉,拧下来,再换上一颗新的,

    机器照样轰鸣。可我没想到,我死了,却好像又以另一种诡异的方式,

    活在了公司的每一个角落。最初发现不对劲的,就是那个实习生,张晓晓。

    她坐在我的工位上,穿着我的“战袍”——那件被我穿得领口都磨出毛边的格子衬衫,

    小心翼翼地敲着代码。我们的部门主管,王姐,踩着高跟鞋“哒哒哒”地走过来,

    居高临下地瞟了一眼她的屏幕。“这里的数据格式错了,重做。

    ”王姐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刻薄。换做是我,这时候已经要点头哈腰,然后默默打开文档,

    准备再熬一个通宵了。张晓晓却愣了一下,她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,

    那是我为了省钱配的99块套餐款。然后,

    她用一种我无比熟悉的、带着一丝讨好和卑微的语气说:“好的呀,王姐,我马上改。

    ”王姐皱了皱眉,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。她盯着张晓晓看了几秒,忽然开口:“不对。

    ”张晓晓吓得一哆嗦:“王、王姐,哪里不对?”王姐伸出涂着鲜红指甲油的手指,

    敲了敲桌面:“林墨以前说‘好的呀’,‘呀’字是会微微上扬的,

    带着一种‘虽然我心里苦但我不说’的韧劲。你这个‘呀’,太生硬了,没有灵魂。

    ”我飘在半空,差点一口鬼气没喘上来。灵魂?我他妈活着的时候,你们怎么不跟我谈灵魂?

    你们只跟我谈KPI和deadline!张晓晓的脸瞬间涨得通红,

    她几乎要哭出来了:“对不起王姐,我……我再练练。”“嗯,”王姐满意地点点头,

    “还有,咖啡。林墨只喝楼下便利店五块钱一包的速溶咖啡,你这个牌子不对,味道太香了,

    会影响她……影响我们思考问题的专注度。”说完,王姐转身,又“哒哒哒”地走了。

    留下张晓晓一个人,对着那杯还冒着热气的、她自己花钱买的名牌咖啡,手足无措。

    她呆坐了半分钟,终于下定决心似的,端起杯子,走到茶水间,

    毫不犹豫地将那杯香浓的咖啡倒进了水槽。然后,

    她从抽屉里摸出一包皱巴巴的、我死后遗留下来的廉价速溶咖啡,重新冲了一杯。

    那股熟悉的、带着工业香精味道的苦涩气息弥漫开来。张晓晓深深吸了一口气,

    脸上露出了近乎于朝圣般的表情。我看着这一切,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荒诞起来。这公司,

    是在搞什么邪门的企业文化?2事情的发展,远比我想象的更加迅猛和离谱。第二天,

    我飘进办公室时,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差点魂飞魄散。放眼望去,整个部门,一片格子的海洋。

    红白格、蓝黑格、黄绿格……花色各异,但款式惊人地统一,

    全是我生前最爱穿的那种宽松、沉闷、方便加班的格子衬衫。

    就连平时最爱穿紧身连衣裙、天天在朋友圈晒马甲线的前台小妹,

    都套上了一件宽大的格子衬衫,把她引以为傲的身材遮得严严实实。

    他们不仅在cos我的穿着,还在cos我的灵魂。“这个需求有点复杂,我先拉个表。

    ”一个同事对着产品经理说,语气是我那种毫无波澜的平静。“没事,

    这个锅我来背……不是,这个问题我来处理。”另一个同事在电话里安抚着客户,

    话术和我一模一样。甚至连他们在工作群里用的表情包,都从以前那些花里胡哨的动图,

    变成了我最爱用的那个——一个流着泪、竖着大拇指、写着“您说的都对”的熊猫头。

    整个办公室,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氛围。每个人都顶着黑眼圈,

    脸上挂着我同款的、麻木又认命的微笑,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

    仿佛被注入了某种神秘的“加班之力”。王姐对此显然非常满意。她端着保温杯,

    在办公室里巡视,像一个检阅军队的将军。“小李,你这个文件命名方式不对,

    ”她停在一个男同事身后,

    “林墨的习惯是‘项目名-V几点零-日期-最终版-打死也不改版-改了就死版’,

    你这样太简洁了,体现不出我们工作的严谨和反复。”那个叫小李的男同事如梦初醒,

    连忙点头:“谢谢王姐指点,我马上改!我这就去学习一下林墨留下的文档。

    ”我飘到我的旧电脑前,发现它已经被擦得一尘不染,旁边还摆了一束小白菊。电脑没关,

    屏幕上是一个共享文档,标题是——《林墨精神学习手册V1.0》。我好奇地凑过去看。

    手册的开篇,引用了我的一句“名言”:“客户虐我千百遍,我待客户如初恋。

    ”下面是详细的章节。第一章:林墨工作法之“三不原则”——不抱怨、不拒绝、不休息。

    第二章:林墨沟通术之“万能三连”——“好的呀”、“没问题”、“我来搞”。

    第三章:林墨情绪管理之“赛博佛学”——精选林墨常用表情包,

    如“您说的都对”、“我佛了”、“行吧就这样吧”,

    深入剖析其背后“以不变应万变”的职场智慧。第四章:林墨养生秘诀(错误示范,

    请勿模仿)——内含**摄入量、熬夜时长等极限数据分析,旨在警示后人,

    并从侧面烘托林墨同志的奉献精神。手册的最后,还有一行加粗的黑体字:“学林墨,

    做林墨,让你我的职场生涯,再无难题!”我一个鬼,看得后背发凉。这哪里是学习手册,

    这分明是一本《社畜献祭指南》!我生前就是因为信了这套鬼话,才活活把自己**的。

    现在,他们竟然把我的血泪史,包装成了成功的秘诀,让全公司的人学习?

    这简直比扒我坟、挫我骨、扬我灰还要过分!3这场诡异的“林墨模仿大赛”愈演愈烈,

    很快就超出了我们部门的范畴,开始向全公司蔓延。

    起因是隔壁技术部的一个项目出了大BUG,负责人急得焦头烂额,

    带着团队熬了好几个通宵都没解决。王姐听说了,

    轻飘飘地过去指点了一句:“你们试试‘林墨工作法’。

    ”技术部的总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,让整个部门集体换上格子衬衫,

    工作群表情包统一换成“我佛了”,沟通话术全部改成“好的呀,没问题,我来搞”。

    说来也怪,就这么一折腾,当天下午,那个困扰了他们一周的BUG,

    竟然被一个刚入职的新人找到了。技术部总监大喜过望,

    在公司高管群里连发了十几个“林墨精神牛逼!”的红包。这下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
    “林墨”这个名字,从一个死去的、平平无奇的员工,

    一跃成为了公司的“锦鲤”和“精神图腾”。学习“林墨精神”,

    成了全公司最时髦的政治正确。财务部开始模仿我每天中午只吃十五块钱的沙县小吃,

    据说这样能“净化财运”。市场部开始模仿我走路微微含胸驼背的姿势,说这叫“低调内敛,

    厚积薄发”。人事部甚至把我的照片挂在了荣誉墙上,

    和那些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元老们并列。照片上的我,是在一次团建中被抓拍的,

    戴着厚重的眼镜,笑得一脸疲惫又尴尬。照片下的介绍词写着:“林墨同志,

   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者,她用生命诠释了‘客户第一、奋斗为本’的核心价值观。

    ”我飘在那面墙前,看着照片里那个陌生的自己,心中五味杂陈。活着的时候,

    我不过是个小透明。年会抽奖永远轮不到我,项目评优永远没有我,连公司大群里@我,

    都经常有人把我的名字打错。死了,我反而成了全公司的明星。这世道,

    真是比我当鬼还离谱。4在这场全民狂欢中,只有一个人是清醒的。我的闺蜜,苏晴。

    她是公司的法务,一个清醒、理智、永远穿着得体职业装的女人。

    当全公司都沉浸在“林墨崇拜”的浪潮中时,只有她,依旧穿着利落的西装套裙,

    踩着七公分的高跟鞋,雷厉风行。我看到她好几次在茶水间,

    冷着脸打断那些模仿我说话的同事。“好好说话,别阴阳怪气的。”她会这么说。

    那些同事便会一脸委屈:“我们这是在学习林墨精神,这叫‘情绪稳定’。

    ”苏晴翻了个白眼,那个白眼,和我生前吐槽奇葩甲方时一模一样。“她那叫情绪稳定吗?

    她那是被压榨得没脾气了!你们这不叫学习,叫招魂!”我知道,她是真的在为我鸣不平。

    我死后,只有她,会偶尔去我的工位前,放一束花,然后对着空气,轻轻说几句话。“墨墨,

    你看到了吗?这群人,都疯了。”“他们把你当成了什么?一个好用的工具,

    一个可以无限压榨还能自我安慰的符号。”“活着的时候欺负你,死了还要消费你,

    **恶心。”我飘在她身边,很想抱抱她,告诉她我没事。可我只是一缕魂魄,

    穿过她的身体,带不起一丝涟漪。那天下午,苏晴被公司CEO,顾延川叫进了办公室。

    我跟着飘了进去。顾延川,我们公司的创始人,

    一个传说中不近人情、眼里只有数据和报表的工作狂。我到死,

    也只在年会上远远见过他几面。他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,面无表情地看着苏晴。“听说,

    你对公司最近推行的‘林墨文化’,有不同意见?”他的声音很冷,像常年不化的冰山。

    苏晴挺直了背脊,毫不畏惧地迎上他的目光:“顾总,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。

    林墨的死,是过劳,是悲剧,不应该被拿来美化和包装成所谓的‘奉献精神’。

    ”顾延川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,发出沉闷的声响。“苏法务,你看问题,

    还是太表面了。”他缓缓开口,“一场悲剧,是灾难还是机遇,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它。

    ”“现在,‘林墨’这个名字,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员工了。她是一种象征,

    一种能让员工自发凝聚、提高效率的强大力量。你看这个月的财报,

    利润比上个季度提升了百分之十五。这就是‘林墨文化’带来的价值。

    ”苏晴的脸色变得苍白,她难以置信地看着顾延川:“所以,为了这百分之十五的利润,

    你就可以无视一个生命的逝去,甚至……甚至把她的死亡当成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?

    ”顾延川的嘴角,勾起一抹我从未见过的、近乎于残忍的微笑。“工具?”他站起身,

    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,俯瞰着楼下车水马龙的城市,“在这个公司里,谁又不是工具呢?

    ”“你,我,包括已经死去的林墨,我们都是为了公司这台巨大机器能够运转的零件而已。

    ”“区别只在于,有的零件,死了,也能发挥余热。”那一刻,我感觉一股彻骨的寒意,

    穿透了我虚无的魂体。资本家,果然是没有心。5我原以为苏晴会愤而辞职。

    以她的能力和骄傲,绝不会在这种毫无人性的公司继续待下去。但她没有。

    她从CEO办公室出来后,一个人在楼梯间坐了很久。我飘在她身边,

    看着她的肩膀微微颤抖。我以为她在哭,凑近了才发现,她在笑。

    一种极度压抑、又带着一丝疯狂的笑。第二天,当苏晴再次出现在办公室时,

    所有人都惊呆了。她脱下了常穿的西装套裙,换上了一件……格子衬衫。不仅如此,

    她还戴上了一副和我同款的黑框眼镜,将一头精心打理的波浪卷发,随意地扎成了一个马尾。

    她走到自己的工位,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保温杯,拧开,一股廉价的速溶咖啡味飘散出来。

    她对着身旁目瞪口呆的同事,露出了一个标准的、我式的、麻木又认命的微笑。“早啊,

    ”她说,声音不大不小,语气平平,“今天也要努力加班哦。”那一刻,

    我感觉自己最后的防线,也崩塌了。如果说之前同事们的模仿,只是让我觉得荒诞和可笑。

    那么苏晴的加入,则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恐惧。连她都“疯”了。这个公司,已经没救了。

    苏晴的“林墨化”比任何人都要彻底,都要极端。她完美复刻了我所有的工作习惯,

    甚至青出于蓝。我以前是八点到公司,她七点半就到了。我以前是凌晨一点下班,

    她直接睡在公司。我以前处理工作是“好的呀,没问题,我来搞”,她进化成了“放着我来,

    你们都别动,让我一个人来承受这一切”。短短一周,她一个人,干了整个法务部一半的活。

    所有人都对她赞不绝口,说她才是“林墨精神”最完美的继承者。

    王姐甚至当众表扬她:“苏晴啊,你真是学到了林墨的精髓,甚至超越了她。看看你,

    这才是我们公司需要的奋斗者!”苏晴只是微微一笑,推了推眼镜:“应该的。”只有我,

    飘在她身后,看着她眼底那片深不见底的、燃烧着火焰的冰冷,不寒而栗。我知道,

    她不是疯了。她是在用一种最极端、最自毁的方式,进行一场无声的报复。

    你们不是喜欢“林墨”吗?那我就变成最极致的“林墨”,让你们看看,把一个人逼到极致,

    会是什么下场。6苏晴的疯狂,很快就得到了回报。月底的绩效评定,

    她毫无悬念地拿到了全部门、乃至全公司的最高分。按照公司最新的规定,绩效冠军,

    将获得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——在我的工位上,坐一天。是的,你没看错。

    自从“林墨文化”兴起,我那个普普通通、靠窗的工位,就被顾延川亲自下令,

    设为了公司的“圣地”。我的电脑、键盘、水杯,所有遗物都被原封不动地保留着,

    每天有专人打扫,擦得锃亮。工位上方的天花板上,还装了一盏射灯,二十四小时照着,

    散发着神圣而柔和的光芒。顾延川说,这是为了让“林墨精神”的光辉,

    永远照耀着公司的每一个角落。于是,我那个曾经堆满了文件和外卖盒的狗窝,一夜之间,

    变成了全公司员工都渴望的“耶路撒冷”。据说,只要在那个位置上坐一天,

    就能获得“林墨之力”的加持,从此升职加薪,走上人生巅峰。

    颁奖仪式在周一的晨会上举行。顾延川亲自出席。当他宣布本月绩效冠军是苏晴时,

    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苏晴穿着格子衬衫,面带微笑地走上台。

    顾延川将一个象征着荣誉的……键盘模型,交到她手上。那是我生前用坏的那个,

    上面“Ctrl”、“C”、“V”三个键都磨得看不清了。顾延川握着苏晴的手,

    语重心长地说:“苏晴,恭喜你。从今天起,你就是我们公司的‘活林墨’。

    希望你能继续发扬林墨同志的奋斗精神,带领大家创造新的辉煌。”苏晴接过键盘,

    对着话筒,发表了获奖感言。她的声音,通过音响,传遍了整个办公区。她说:“谢谢顾总,

    谢谢大家。其实,我做得还远远不够。林墨前辈的精神,是无私的,是伟大的。她为了工作,

    可以牺牲一切,包括健康,甚至生命。”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狂热的脸。“所以,

    我也决定,向林墨前辈学习。从今天开始,我将放弃我所有的年假、调休,

    我将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,我将把公司当成我的家。”她的声音越来越激昂,

    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。“我希望,大家都能向我学习,向林墨前辈学习!让我们一起,

    为了公司的明天,燃烧自己!”台下,掌声如潮,经久不息。我飘在顾延川身边,

    清楚地看到,他那张冰山脸上,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、满意的笑容。而苏晴,

    在掌声的最**,转过头,视线似乎穿透了虚空,与我对视。她的嘴角,

    勾起一抹冰冷的、胜利的弧度。我读懂了她的眼神。她说:墨墨,你看好了。这场戏,

    才刚刚开始。7苏晴“登基”的那天,整个公司都像过节一样。她在一群人的簇拥下,

    庄重地走向我的工位,那个被灯光照耀的“圣地”。每走一步,

    旁边的行政部同事都会撒下五彩的纸屑。那场面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公司上市敲钟了。

    苏晴在我的椅子上坐下,双手轻轻放在键盘上,闭上眼睛,仿佛在感受着什么。几秒后,

    她睁开眼,对着围观的同事们说:“我感受到了……林墨前辈的力量,它充满了我的全身。

    ”人群中发出一阵阵惊叹。“天哪,真的有‘林墨之力’!”“太神奇了!苏姐,

    你现在是不是感觉文思如泉涌,代码bug自消?”“苏姐,能让我摸一下你的鼠标吗?

    沾沾仙气!”苏晴微笑着,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。我飘在旁边,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
    我有什么力量?我只有一身的颈椎病和过劳肥。这场荒诞的“朝圣”活动持续了半个多小时,

    直到顾延川的助理过来,才把人群驱散。办公室恢复了平静。苏晴开始工作。

    她工作起来的样子,真的和我一模一样。眉头微蹙,手指翻飞,

    时不时端起杯子喝一口苦涩的速溶咖啡。我静静地看着她。我知道,她今天坐在这里,

    并不仅仅是为了表演。她是有目的的。果然,到了下午,她打开了公司的内部系统,

    开始调阅一份份加密的文档。那是公司的核心项目资料和财务数据。按照权限,这些东西,

    只有副总级别以上才能看到。但苏晴,现在坐的是我的工位。在她入座的那一刻,

    系统似乎自动赋予了她一种……我说不清楚的,临时的、至高无上的权限。就好像,

    这个“圣地”,真的有什么魔力一样。苏晴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,她的脸色越来越白。

    我凑过去,看着她屏幕上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数据。

    偷税漏税、违规操作、做假账、侵吞项目款……这家外表光鲜亮丽的明星公司,内里,

    早已烂得千疮百孔。而这些肮脏事的执行者,很多都指向了一个人——我的直属上司,王姐。

    当然,她背后,是顾延川的默许和支持。我这才明白,

    为什么公司要把我树立成一个“榜样”。

    一个勤勤恳恳、任劳任怨、从不多问、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完美工具人。

    因为他们需要无数个像我这样的“林墨”,来为他们肮脏的交易卖命,

    来填补那些见不得光的窟窿。而我的死,对他们来说,

    不过是处理掉了一个知道了太多、又没什么价值的“耗材”而已。苏晴的手在颤抖。

    她将所有的证据,一份份地拷贝下来,存进了一个加密的U盘。做完这一切,

   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整个人像是虚脱了一样,靠在了椅背上。她抬头,看着天花板,

    轻声说:“墨墨,别急,快了。”我知道,她要为我报仇了。用一种,最决绝,

    最彻底的方式。8自从苏晴“封神”后,公司的“林墨文化”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。

    大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我的穿着和言行。他们开始深入研究我的“内心世界”。

    人事部牵头成立了“林墨思想研究中心”,定期举办研讨会。

    第一次研讨会的主题是:“从林墨的口头禅‘好的呀’,分析当代职场人的奉献与担当”。

    第二次的主题是:“论林墨式‘背锅’行为在团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”。

    第三次……第三次我没眼看了。他们甚至请来了一位心理学专家,

    通过分析我生前留下的寥寥几条朋友圈,构建了我的“心理画像”。

    专家在台上侃侃而谈:“林墨女士,表面上看是一个逆来受顺的‘讨好型人格’,

    但她的内心,其实隐藏着对事业的极度渴望和对公司的无限忠诚。她的每一次妥协,

    都是一种大局观的体现;她的每一次加班,

手机上阅读

请扫二维码

同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