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生追春天

余生追春天

念春祈凤临 著

现代言情题材小说《余生追春天》是“念春祈凤临”大大的原创佳作,该书以念临春花瓣苏禾为主角,主要讲述的内容有:念临春站在人群外围的阴影里,目光穿透攒动的人头,死死钉在那本摊开的手札上。十年光阴,足以冲刷掉太多东西,却唯独冲不淡那个……

最新章节(余生追春天精选章节)

全部目录
  • 念临春迟到了三小时,错过了与苏禾最后的午餐。病床上只剩凉透的龙井虾仁,

    和她未写完的《江南花期手札》。十年后他成为“遗落之物”摄影师,

    在苏禾的笔记指引下重返江南。垂丝海棠树下,

    茶馆老板递来泛黄的信封:“她说若你五月来,就把春天赔给你。”展开信纸的刹那,

    风穿过满树胭脂红——苏禾早已设计好一条治愈路线,标注着所有他错过的花期。

    最后一行小字在斑驳光影里浮动:“别追时间了,阿念,看看你身后的春天。

    ”念临春的摄影展叫《遗落之境》。灯光精准地切割着空间,

    打在那些被遗忘的物件上:半杯冷掉的咖啡边缘凝结的奶沫,

    像一座微型雪山;一只孤零零躺在雨天长椅下的手套,

    绒线里还裹着几粒未化的旧雪;一张被风刮到铁丝网上的糖纸,

    在夕阳里折射出廉价而倔强的光。观众在展品前移动,

    带着一种鉴赏古董或观看病理切片般的肃穆与好奇。

    有人低声议论着那些被镜头无限放大的尘埃纹理,仿佛那里面藏着宇宙的密码。

    然而整个展厅真正的心脏,却在最深处那个被暗影半裹的独立隔间。入口处只有一行小字,

    像一句古老的谶语:“迟到三小时”。走进去,灯光骤然聚焦。不是一张照片,

    而是一组冰冷、精确的陈列。一个素白瓷盘,

    里面盛着几只早已失去所有油润光泽的龙井虾仁,虾身蜷缩,茶叶枯黑,

    盘底凝结着一层浑浊、凝固的油脂,像一层绝望的琥珀。旁边,一只小巧的青瓷酒盅,

    空空如也,内壁光滑,一丝酒痕也无。再旁边,是一双原木筷子,规整地搁在筷枕上,

    仿佛等待一个永远不会落座的人。压在最下面的,是一本翻开的手札,纸页泛黄,

    脆薄如蝶翼,上面是娟秀而日渐无力的字迹,记录着某种植物花期的倒数计时。

    手札停在一页,墨迹在某个字的尾巴上突然拖长、洇开,形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墨点,

    像一滴骤然凝固的血,又像一声猝不及防的休止符。

   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陈旧的、来自时光深处的空旷感,以及一种无声的、被无限拉长的质问。

    念临春站在人群外围的阴影里,目光穿透攒动的人头,死死钉在那本摊开的手札上。

    十年光阴,足以冲刷掉太多东西,却唯独冲不淡那个江南五月正午的酷烈阳光,

    和随之而来的、足以冻结灵魂的寒意。他几乎能听到自己当年在通往那间临水茶馆的窄巷里,

    皮鞋跟疯狂敲击湿滑青石板的声音,急促、混乱、濒临破碎,

    伴随着他自己粗重如破风箱般的喘息。十年前那个五月,空气里饱和着水汽,

    沉重得如同浸透了水的丝绒幕布,沉沉地压下来。念临春刚从邻省一个尘土飞扬的矿场出来,

    带着一身洗不掉的煤灰味和疲惫。手机在口袋里疯狂震动,是苏禾。

    她的声音像从很远的水底传来,裹着一层模糊的电流杂音,

    却依旧带着她特有的、试图安抚他的温软:“……阿念,不急的,真不急。忙完了再来,

    我等你……茶给你沏上了,醉鸡也点了,是你喜欢的陈记……”背景里隐约有丝竹声,

    温婉地流淌。他对着电话那头连声应着“快了快了”,一边焦躁地抬手看表,

    分针正无情地滑过约定时间。交通是瘫痪的泥潭。出租车在望不到头的车流里寸步难行,

    司机烦躁地拍着方向盘咒骂。念临春额头抵在冰凉的车窗上,

    窗外的世界被雨水冲刷成一片模糊流动的色块。焦虑像藤蔓,从胃里开始疯狂滋长、缠绕,

    勒得他几乎无法呼吸。那本《江南花期手札》里,

    苏禾娟秀的字迹仿佛就在眼前跳动:“垂丝海棠,花期极短,盛放仅七日,遇雨即落。

    望与阿念共赴花事之约,不负此春。”他猛地推开车门,冰冷的雨水瞬间浇透全身。

    他冲进滂沱大雨里,皮鞋踏在积水的地面上,溅起浑浊的水花。窄巷幽深,

    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黝黑发亮,湿滑无比。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向前冲,

    心脏在胸腔里狂跳,几乎要撞碎肋骨。他撞歪了巷口小贩遮阳的油布伞,

    撞断了一枝斜逸出墙头的、沾满雨水的桃花,花瓣混着冰冷的雨水扑打在他的脸上、颈间,

    狼狈不堪。世界只剩下他粗重的喘息和雨水砸在石板、瓦片上的巨大喧嚣。终于,

    那间熟悉的临水茶馆出现在巷子尽头。他一把推开那扇虚掩的、吱呀作响的老木门,

    带着一身淋漓的雨水和寒气撞了进去。茶馆里光线昏暗,

    弥漫着陈年木器和劣质茶叶混合的沉闷气息。只有他们常坐的那个靠窗位置,

    还固执地亮着一盏光线昏黄的老式吊灯。桌上,

    一切如同苏禾在电话里描述的那样:一壶龙井,早已没了热气;一盘龙井虾仁,虾仁蜷缩着,

    裹着深绿色的茶叶,凝结的油脂在盘底泛着冷光;一碟切得精细的肴肉,

    透明的肉冻微微融化;还有一小坛泥封完好的陈年花雕,安静地立在那里,

    像一座沉默的墓碑。两副碗筷,摆放得整整齐齐。唯独不见苏禾。茶馆陈伯从柜台后抬起头,

    那张布满沟壑的脸在昏黄灯光下显得异常灰败。他看向念临春的眼神里,没有惊讶,

    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和哀悯。那眼神像冰锥,瞬间刺穿了念临春最后一丝侥幸。

    “她……”陈伯的声音干涩沙哑,仿佛许久不曾开口,“……等了你很久。后来……撑不住,

    疼得实在厉害……”他顿了顿,目光移向通往后面窄小内室的布帘,“……刚送走不久。

    是救护车来的……太迟了。”最后三个字,轻飘飘的,却带着万钧之力,

    狠狠砸在念临春的耳膜上。他僵在原地,浑身湿透的衣服紧贴着皮肤,冰冷刺骨,

    身体里的血液却像被瞬间煮沸。他踉跄着,撞到了桌角,发出沉闷的响声。他冲过去,

    手指颤抖着,近乎痉挛地抚过冰冷的盘沿,抚过那早已凝固的油脂,

    抚过那本静静躺在桌角、摊开的《江南花期手札》。纸页被窗外飘入的雨丝打湿了一角,

    那娟秀的字迹在“垂丝海棠,花期极短”后面,突兀地中断了。

    墨迹在“短”字的最后一笔猛地拖长、晕开,形成一个绝望的墨团,

    仿佛书写者所有的力气和意识都在那一刻被剧痛狠狠攫走、碾碎。纸页上,

    还残留着几点细小的、已经干涸发暗的痕迹,不知是溅落的茶水,还是……别的什么。

    他猛地攥紧了那本手札,脆弱的纸张在他手中发出不堪重负的**。

    那本承载着苏禾所有春日期待与生命倒计时的小册子,如今成了最锋利的刑具。窗外,

    雨声如瀑,整个世界都在无休止地下坠、沉沦。他迟到了三个小时。这三个小时,

    像一个巨大而冰冷的黑洞,吞噬了苏禾,也吞噬了他生命里所有的光。他站在那里,

    被湿冷的衣服裹挟着,像一个被遗弃在无边雨夜中的孤魂。十年后的春天,江南水汽氤氲,

    如同打翻了一砚淡青的墨。念临春独自一人,背着沉重的摄影包,

    踏上了那条被时光浸润得模糊不清的旧路。

    那本被摩挲得边缘发毛、纸页更加脆黄的《江南花期手札》,成了他唯一的导航仪。

    苏禾娟秀的字迹,在泛黄的纸页上,依旧清晰地标注着经纬:“西塘,卧龙桥畔,百年紫藤,

    花穗如瀑,垂落水面。宜晨雾初散时,光影穿藤,碎金浮动。”他循迹而去,

    在料峭春寒的清晨抵达。那虬曲盘踞的老藤果然还在,深褐色的枝干苍劲如龙。然而,

    花期已过。曾经想象中如紫色瀑布般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荡然无存,

    只剩下零星几串迟暮的、褪成灰紫色的残花,孤零零地垂挂在遒劲的老枝上,

    在带着水腥气的河风中微微晃动。水面漂浮着不少凋落的花瓣,像点点沉船的碎屑,

    了无生气。手札翻过一页,墨痕指向另一处:“木渎古镇,严家花园,玉兰亭亭。花色欺雪,

    香气清冽。雨后初晴,花瓣承露,晶莹剔透。”他穿过游人如织的古镇街巷,

    踏入那座精巧的园林。亭台楼阁依旧,假山池沼如昔。他找到了那几株高大的玉兰树。可惜,

    枝头早已空荡。洁白硕大的玉兰花瓣,几乎落尽了。树下湿润的泥土和青苔上,

手机上阅读

请扫二维码

同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