诊室回声

诊室回声

月下轻风 著
  • 类别:短篇 状态:已完结 主角:江译陈默林溪 更新时间:2025-08-13 12:31

《诊室回声》是一部让人沉迷的短篇言情小说,由月下轻风巧妙构思。故事中的主角江译陈默林溪经历了一连串惊险刺激的冒险,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。小说以其紧张刺激的情节和生动逼真的描写赢得了读者们的喝彩。"想起陈默总说"当医生太苦,不如考公务员稳定",突然明白有些人注定走不到一起。中午在书店咖啡馆吃饭,江译点了意面,我点了……。

最新章节(诊室回声精选章节)

全部目录
  • 我的白大褂左胸口袋里,别着三样东西:蓝色水笔、酒精棉片,

    还有一张边角磨得发白的便签。便签上是导师的字迹,笔锋遒劲:"医者眼里只有病灶,

    无分性别。"这句话在我成为市一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的第三年,被反复验证。就像此刻,

    3床患者的父亲正堵在诊室门口,嗓门震得走廊声控灯都亮了:"我儿子那地方的病,

    怎么能让个女大夫看?你们医院没人了?"我摘下听诊器,金属探头在掌心留下微凉的印子。

    眼前的男人穿件花衬衫,第二颗纽扣松了线,晃晃悠悠垂着,像他此刻色厉内荏的愤怒。

    "王师傅,"我尽量让声音平稳,"您儿子的精索静脉曲张,我上周刚做过两台同类手术,

    术后随访效果都很好。如果您坚持换医生,需要等三天后的专家号,

    而且...""而且精索静脉长期淤血,可能影响生精功能。"清朗的男声从身后传来。

    回头时,江译正站在走廊尽头,白大褂前襟沾着淡红色的碘伏——刚从手术室出来。

    他手里捏着个不锈钢保温杯,杯壁的水汽模糊了镜片,却挡不住眼神里的笃定。

    王师傅显然认识这位外科"一把刀",气焰顿时矮了半截:"江医生,不是我不信你们医院,

    就是...就是不方便。""林医生是我们医院最年轻的泌尿外科骨干,

    "江译拧开保温杯喝了口热水,"去年省医学会的病例讨论,

    她关于复杂性肾结石的处理方案,连省医的张教授都点了赞。"他顿了顿,补充道,

    "在医生眼里,病灶就是病灶,和您手上的老茧没区别,都是需要处理的问题。

    "王师傅嘟囔着"那...那就听江医生的",被护士领去做术前检查了。

    诊室门关上的瞬间,我听见江译在外面跟护士交代:"给3床加个B超复查,

    排除合并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能。"这个细节让我心头微暖。

    精索静脉曲张合并胡桃夹综合征并不常见,

    但漏诊可能导致术后复发——他总能注意到这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。低头整理病历时,

    指尖莫名发烫。江译怎么会记得省医学会的事?那是两年前的会议,

    我作为青年医师做了个短篇发言,连自己都快忘了具体内容。下午最后一个号是位老年患者,

    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。老人进诊室时脸涨得通红,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完整句子。

    我递过一杯温水:"张大爷,您慢慢说,哪里不舒服?

    "他攥着裤腰的手松了松:"夜里...夜里尿不出来,憋得慌。

    我家老婆子说...说该找个女大夫,细心。

    "检查时发现老人膀胱残余尿量超过500ml,需要立刻导尿。操作过程中,

    老人突然说:"姑娘,我家小子也在医院上班,在儿科,说现在的女大夫都厉害着呢。

    "导尿管顺利置入的瞬间,老人长舒一口气,眼里的窘迫散去不少。"谢谢您啊林医生,

    刚才不好意思。""您别客气。"我写下医嘱,"明天记得来换尿管,饮食清淡些,

    少喝浓茶。"送走老人时,夕阳正透过百叶窗在诊桌上投下条纹光斑。

    手机在白大褂口袋里震动,屏幕上跳出"陈默妈妈"的名字,太阳穴顿时突突直跳。

    "林溪啊,"尖利的声音刺破听筒,"陈默明天生日,你下班过来吃饭呗?

    他念叨好几回你做的糖醋排骨了。"捏着手机的指节泛白。分手三个月,

    他母亲还在用这种熟稔的语气打电话,仿佛我们从未因为"你一个女的天天看男人的病,

    我儿子在单位抬不起头"这句话吵过架。"阿姨,我明天值夜班。""值夜班怎么了?

    不能请个假?"音量陡然拔高,"我就说你这工作不靠谱!陈默单位领导的女儿在银行上班,

    朝九晚五多体面..."直接按了挂断键,把手机塞进抽屉最深处。

    走廊里传来护士站换班的声音,

    夹杂着江译和同事讨论手术方案的对话——他的声音辨识度很高,

    尾音总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上扬。去洗手间洗了把冷水脸,镜子里的人眼下泛着青黑,

    额角的碎发被汗水濡湿。陈默最后说的话突然在耳边回响:"林溪,我妈也是为我们好,

    你就不能换个科室?妇产科也行啊,都是看病人,有什么区别?"那时我看着他,

    这个从大学校园一路跟我走来的男人,突然觉得无比陌生。他衬衫永远熨得笔挺,

    却在母亲摔我工资条时低头削苹果;他总说"我妈不容易",

    却看不见我被患者家属刁难时的难堪。"林医生,江医生让我把这个给您。

    "小护士举着保温杯站在门口,眼里闪着促狭的光。是江译常用的那个杯子,

    里面装着温热的红枣茶,甜香漫过鼻尖。"江医生说,看您下午没怎么喝水。

    "小护士压低声音,"他刚下手术,白大褂都没换呢。

    "握着温热的杯子走到外科办公室门口,江译正对着电脑改手术方案。

    夕阳的光落在他微垂的眼睫上,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。他敲击键盘的手指很长,

    指尖稳定得不像话,像在进行一场精密的缝合。"谢谢您今天解围。"我把杯子放在桌角。

    他抬头,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:"家属没再找事吧?""没有。"我顿了顿,

    "您怎么知道省医学会的事?""看了你的发言记录。"他笑了笑,指腹摩挲着鼠标,

    "思路很清晰,尤其是关于输尿管软镜碎石的**选择,比教科书上的方案更实用。

    "心头一震。连我的导师都只夸过"有想法",他却注意到了**选择这种细节。"对了,

    "他突然开口,"明天晚上科室聚餐,你值夜班的话,我让食堂留份小龙虾?

    "不太喜欢聚餐,总有人借着酒意问"你们科是不是都是男病人"。但看着他真诚的眼睛,

    我鬼使神差地点了头:"好啊。"离开时走廊的灯次第亮起,暖黄色的光漫过水磨石地面。

    摸了摸口袋里的便签,导师的字迹在指尖下微微发皱,却依旧清晰。

    凌晨两点的急诊室永远像个高速运转的机器。刚处理完一个输尿管结石嵌顿的患者,

    分诊台护士就跑过来:"林医生,外科急会诊!刀刺伤,怀疑合并尿道损伤。

    "抓起白大褂往外跑,走廊的风掀起衣角。手术室的灯亮得刺眼,江译正站在洗手池前刷手,

    手臂肌肉随着动作绷紧,水珠顺着肘弯滚落。"情况怎么样?"我的手刚碰到刷手池开关,

    就被他拦住。"男性,25岁,左下腹刀刺伤,失血量约800ml。"他语速极快,

    "探查见腹膜后血肿,尿道探子试探受阻,有血性液溢出,怀疑尿道膜部损伤。

    "跟着他走进手术室,无影灯的光聚焦在患者下腹部。江译的手术钳夹着浸血的纱布,

    动作稳得像在操作精密仪器。"膀胱镜看了吗?"我接过护士递来的无菌手套。"看了,

    后尿道连续性中断。"他抬头看我,镜片在灯光下反着光,"你的意见?

    "盯着显示屏上的影像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器械台——这是我思考时的习惯。

    "暂时不做尿道吻合,"突然理清思路,"先做膀胱造瘘引流尿液,

    等血肿吸收后再二期处理。现在首要任务是止血,防止休克。"江译几乎没有犹豫:"同意。

    准备膀胱造瘘器械。"手术钳传递的瞬间,指尖碰到他的手背,温热的触感像电流窜过。

    我迅速收回手,却听见他低声说:"上次那个尿道损伤合并肠梗阻的病例,

    你提出的分期方案,我查了文献,确实比一期吻合的并发症少。"器械碰撞的脆响里,

    这句话格外清晰。调整造瘘管位置时,嘴角忍不住上扬。在这个讲究资历的地方,

    他从不因我年轻、是女性而轻视我的意见。手术结束时天边泛起鱼肚白。**在走廊墙上,

    看着江译脱下手术服,里面的洗手衣后背已被汗水浸透。他递给我一瓶矿泉水,

    自己拧开另一瓶,喉结滚动的弧度在晨光里格外清晰。"谢了,"他抹了把脸,

    "要是等主任来,至少得多开半小时。""江医生这是夸我比主任厉害?"我开玩笑。

    "是夸你判断精准。"他认真地看着我,"外科医生有时太执着于'一刀解决',

    需要你们这样的冷静。"电梯口传来脚步声,陈默的母亲扶着他走过来,他胳膊上缠着纱布,

    脸色发白。看见我,陈默母亲眼睛一亮:"林溪!你看陈默被人划了道口子,你快给看看!

    "我后退半步:"阿姨,我是泌尿外科医生,处理外伤得找外科。""你跟外科医生熟,

    帮忙加个号呗?"她把病历塞过来,"江医生也在啊,江医生,

    麻烦您给看看..."江译看了我一眼,接过病历:"去清创室吧。

    "清创室的消毒水味格外浓。

    陈默母亲还在絮叨:"都怪那些狐朋狗友灌酒...林溪你也是,

    要是你在身边劝着点...""阿姨,我和陈默已经分手了。"我打断她。"分什么手?

    我没同意!"她拔高音量,"就因为你那破工作,让我儿子在单位抬不起头...""妈!

    "陈默终于开口,声音带着懊恼。江译正在消毒伤口,碘伏棉球擦过皮肤时,

    陈默疼得瑟缩了一下。"伤口不深,缝几针就行。"他的声音很淡,"以后少喝酒,

    情绪激动容易出事。"陈默母亲还想说什么,被他递来的缴费单堵住了嘴:"先去缴费吧。

    "门关上的瞬间,陈默看着我:"溪溪,我妈她...""陈默,"**在门框上,

    "我们分手不是因为工作,是你永远躲在你妈身后。"想起分手那天,

    他母亲把我工资条摔在桌上:"一个月才这么点,连陈默公积金都不如!"而他坐在旁边,

    一言不发地削苹果,果皮断了好几次。江译的缝合动作很轻,线结打得均匀漂亮。"好了,

    "他贴上纱布,"三天换药,一周拆线。"陈默看着我,眼里有明显的挽留:"溪溪,

    我们能不能...""不能。"我转身就走,听见身后江译说:"陈先生,

    伤口恢复期别想太多,不利于愈合。"回到办公室发现便签不见了,翻遍角落,

    最后在清创室门口找到——被踩了个浅印,字迹却依旧清晰。把它抚平塞回口袋时,

   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红枣茶杯子上,水珠折射出细碎的光。下午的腹腔镜手术格外顺利。

    操作钳在腹腔内游走时,我想起江译缝合的样子。他的手指总带着种稳定的力量,

    像他处理问题的方式——直接,利落,从不拖泥带水。去外科送会诊单时,江译正在看片子。

    他指着屏幕上的钙化点:"你觉得需要处理吗?"我凑近看,

    肩膀几乎碰到他的手臂:"暂时不用,但这里血流信号异常,建议增强CT。"他转头,

    呼吸拂过耳廓:"英雄所见略同。"猛地后退一步,心跳快得像刚跑完八百米。

    窗外的蝉鸣突然清晰,阳光在他镜片上跳跃,像藏着星星。

    科室聚餐定在医院附近的私房菜馆,包厢里的冷气开得很足。我到的时候,

    江译正被一群年轻医生围着,讲上周那台肝癌切除术。他手里剥着小龙虾,

    动作利落得像在拆手术线,虾肉完整地落在盘子里。"林医生来了!"有人喊了一声。

    江译抬头,朝我举了举杯,里面是可乐。"给你留了最大的。"他指了指面前的盘子,

    十几个去了虾线的小龙虾堆得像座小山。坐下时,旁边的老主任笑:"小林啊,

    上次我家那口子前列腺增生,多亏了你。""主任您太客气了。""说真的,

    "老主任喝了口酒,"他一开始也不愿意找女医生,结果回来跟我说,

    林医生比男医生细心多了,问得特别清楚。"话题从手术案例聊到医院八卦。

    规培医生好奇地问:"林医生,您当初怎么选泌尿外科啊?"还没开口,

    江译先笑了:"她是'勇气担当'。研究生毕业时导师想让她去妇产科,

    她说泌尿外科更需要女医生的视角。"我愣住了——这些事从没跟他说过。

    他像是看穿我的疑惑,低声说:"看了你的毕业论文,致谢里写的。"心头一震。

    那篇论文的致谢里,我确实写过:"希望有一天,女性患者能坦然说出盆底困扰,

    男性患者面对女医生时,只记得信任。"饭局过半,有人起哄让江译讲拒绝院长千金的事。

    "听说追了你半年,你连顿饭都没吃?""不合适。"他剥虾的手没停。"怎么不合适?

    人漂亮家境又好。""三观不合。"他的语气很淡,"她觉得医生就是个稳定职业,

    没必要拼。"抬眼看向我时,眼神认真,"我觉得,能为一台手术熬三个通宵的人,

    才值得敬佩。"包厢里爆发出善意的哄笑。我低头吃小龙虾,发现虾壳都被剥得干干净净,

    只剩下雪白的肉。散场时下起小雨,江译撑开伞自然地站到我身边:"送你回宿舍?

    "医院宿舍离菜馆不远,两人并肩走在雨里,伞下的空间很小,肩膀偶尔碰到一起。

    雨水敲在伞面上,像谁在低声说话。"其实我以前也不理解泌尿外科女医生,"他突然开口,

    "直到我外婆得了压力性尿失禁,每次去医院都不好意思跟男医生说,后来找了个女医生,

    才敢说出咳嗽漏尿的困扰。

    "我停下脚步:"所以你...""所以每个科室都需要不同性别的医生,

    "他看着我的眼睛,"就像手术需要不同的器械,缺一不可。"宿舍楼下的灯亮着,

    暖黄色的光把影子拉得很长。江译收起伞,雨滴顺着伞骨滑落:"林溪,明天休息吗?

    ""嗯。""知道有家书店,有很多医学前沿的书,要不要一起去?"看着他眼里的期待,

    想起陈默总说"周末躺着多好",想起他母亲说"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"。

    突然觉得眼前的人,像这雨天里的伞,稳稳地撑在我心里。"好啊。"我听见自己说。

    回到宿舍收到陈默的微信:"我妈让我问你,下周末有空吗?她做了糖醋排骨。

    "盯着消息看了很久,回复:"不用了,谢谢。"然后拉黑了他和他母亲的所有联系方式。

    窗外的雨还在下,翻出手机里和导师的合影,背景是泌尿外科门诊。

    导师笑得慈祥:"我们小林啊,以后肯定是个好医生。

    "想起导师退休前的话:"行医这条路,孤独是常态,但只要值得,就别怕走下去。

    "以前总觉得有陈默在就好,现在才明白,真正的陪伴,是愿意陪你走向你想去的地方。

    周末的书店人不多,阳光透过落地窗,在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江译带着我来到医学专区,

    指尖划过一排泌尿外科专著:"这本《腔道泌尿外科手术学》是最新版,

    有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新进展。"接过书,封面上的作者是我的导师。"他参与编写了这一章。

    "我指着其中一节,眼里忍不住发亮。"我知道。"他递给我另一本书,

    "所以我才觉得你了不起,跟着厉害的导师,还能坚持自己的想法。"两人靠在书架旁看书,

    偶尔低声讨论。阳光落在江译的侧脸上,给他的轮廓镀上金边。他翻书的动作很轻,

    指腹划过书页时,像在触摸易碎的组织。"你当初为什么选外科?"我好奇地问。

    "受我外公影响。"他笑了笑,"他是乡镇医生,我小时候总看他背着药箱走村串户,

    有次半夜冒雪去给产妇接生,回来冻得说不出话,却举着胎盘说'母子平安'。

    "想起陈默总说"当医生太苦,不如考公务员稳定",突然明白有些人注定走不到一起。

    中午在书店咖啡馆吃饭,江译点了意面,我点了沙拉。"你好像不太爱吃主食?

    "他看着我的盘子。"以前值夜班吃太多泡面,现在看到碳水就有点怕。"我笑了笑。

    "我会做红烧肉,"他突然说,"我妈教的,下次做给你尝尝?"脸有点烫,

    低头戳着盘子里的番茄:"好啊。"下午回到医院,

    刚换好白大褂就接到分诊台电话:"林医生,有个老患者来了,指定要找您。」走进诊室,

    看见王师傅带着儿子小王坐在候诊椅上。小王穿着宽松的运动裤,气色比上次好了不少。

    「林医生,不好意思啊,上次是我不懂事。」王师傅搓着手,脸上带着歉意,

    「我家小子这手术恢复得特别好,今天来复查,非要来找您。」

    小王腼腆地笑了笑:「林医生,谢谢您。江医生说,要不是您坚持分期手术,

    我可能恢复不了这么快。」给小王做了超声检查,精索静脉内径已经恢复正常。

    「恢复得不错,」我写下医嘱,「以后注意别久站,避免剧烈运动,三个月后再来复查。」

    送走父子俩,王师傅突然又折回来,手里攥着个苹果:「林医生,这个您拿着。我家小子说,

    您比那些大老爷们细心多了。」看着他真诚的眼神,我突然想起刚入职时,

    被患者家属堵在走廊里骂「不知羞耻」的场景。那时候总觉得委屈,现在才明白,

    打破偏见的从来不是争辩,而是专业本身。下午去外科会诊,江译正在办公室写手术记录。

   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办公桌上,摊开的病历本上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。

    「3床恢复得挺好?」他抬头问。「嗯,超声显示恢复得不错。」我把会诊单放在桌上,

章节在线阅读

手机上阅读

请扫二维码

同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