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数之变

常数之变

游戏旅行社 著
  • 类别:奇幻 状态:已完结 主角:林夏陈默 更新时间:2025-07-30 13:08

《常数之变》是游戏旅行社创作的一部令人过目难忘的玄幻科幻小说。故事中的主角林夏陈默经历了曲折离奇的冒险,同时也面临着成长与责任的考验。小说以其紧凑扣人的情节和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读者。老人望着窗外的日内瓦湖,湖面倒映着残月,像一块被掰弯的银币。“还记得你博士论文里写的吗?”陈默突然开口,“关于时空弹性的……。

最新章节(常数之变精选章节)

全部目录
  • 2047年7月12日,

    新墨西哥州索科罗镇外的甚大天线阵(VLA)笼罩在沙漠的热浪中。

    36座抛物面天线像银色的花朵,在红土荒原上舒展着金属花瓣,

    贪婪地捕捉着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辐射。林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,将最后一组数据输入终端。

    屏幕上跳动的绿线突然出现了一个微小的波动,像平静的心电图上突兀的毛刺。他皱起眉头,

    以为是设备过热导致的误差——这个季节的沙漠,连超导冷却系统都时常**。

    “又出问题了?”身后传来脚步声,项目主管陈默端着两杯冰咖啡走过来,

    镜片后的眼睛带着疲惫。作为“宇宙膨胀监测计划”的负责人,

    这位天体物理学家已经连续三个月没睡过囫囵觉。林夏指着屏幕:“仙女座星系的红移值,

    比上周记录低了0.003个单位。”“误差范围之内。”陈默啜了口咖啡,

    “哈勃常数的测量本身就有±2.4km/s/Mpc的浮动,这点偏差说明不了什么。

    ”“但这是连续第五周出现系统性偏低了。”林夏调出历史数据,

    屏幕上的趋势线像被一只无形的手往下拽,“不只是仙女座,

    M81、M82这些近邻星系都一样。就像……它们正在减速靠近我们。

    ”陈默的手指顿在咖啡杯沿。根据标准宇宙模型,星系间的引力会减缓膨胀速度,

    但在暗能量的推动下,宇宙整体仍在加速膨胀。局部星系的蓝移(靠近)并不罕见,

    比如仙女座本身就因引力作用将在40亿年后与银河系碰撞,但这种系统性的减速趋势,

    在已知的物理框架里找不到解释。“检查校准源。”陈默的声音紧绷起来,

    “用3C273类星体重新标定。”接下来的48小时,整个团队都陷入了沉默的忙碌。

    当3C273的校准数据出来时,

    连最年轻的研究生都看出了不对劲——这个距离地球20亿光年的标准烛光,

    其红移值同样出现了异常降低。“不是设备问题。”林夏盯着屏幕上的数字,手心沁出冷汗,

    “是宇宙本身出了问题。”陈默拨通了国际空间科学联合会的紧急热线。电话那头,

    诺贝尔奖得主马库斯·魏茨曼听完汇报,沉默了足足半分钟,

    然后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脊背发凉的话:“我们在欧洲南方天文台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。

    从1亿光年内的星系开始,红移值正在以每周0.001的速率递减。”挂掉电话,

    陈默望着窗外荒原上扭曲的热浪,突然觉得那片熟悉的天空变得陌生而危险。

    “准备一份简报,”他对林夏说,

    “我们可能要改写宇宙学教科书了——如果人类还有时间写的话。

    ”异常现象在一周内席卷了全球的天文观测机构。

    从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到智利的甚大望远镜(VLT),

    所有数据都指向同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:局部宇宙的膨胀不仅在减速,而且正在逆转。

    联合国紧急成立了“宇宙异常应对委员会”,陈默和林夏作为核心成员,

    搬进了位于日内瓦湖畔的临时总部。会议室的环形屏幕上,实时刷新着各星系的红移数据,

    像一张不断收紧的网。“最保守的计算显示,”魏茨曼在视频会议中调出模拟动画,

    “如果这种趋势持续,1亿光年内的星系将在100年内停止退行,开始相互靠近。

    500年后,本超星系团内的所有星系会进入引力束缚范围,形成一个超级星系。

    ”“这意味着什么?”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周岚院士问道,她的声音透过扬声器带着金属质感,

    “宇宙大收缩提前了?”“不,情况更复杂。”魏茨曼摇摇头,

    “大收缩模型预测的是全宇宙的坍缩,而我们观测到的异常只局限在局部区域,

    像是有一个巨大的引力源在拉扯周围的时空。”他调出一张引力透镜效应图,

    “根据爱因斯坦十字的畸变数据,这个‘源’的质量至少是太阳的10^24倍,

    而且它不在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内。”会议室里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。10^24倍太阳质量,

    相当于整个银河系质量的100倍,却隐藏在宇宙的“墙外”?林夏突然想起了什么,

    调出普朗克卫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(CMB)数据:“你们看这里,

    ”他指着屏幕上的一个微小冷斑,“这个区域的温度比周围低了70微开尔文,

    而且呈现出规则的球形。三年前我们以为是测量误差,

    现在看来……”“像是被某种力场‘屏蔽’了。”陈默接过话头,

    “如果墙外有一个巨大的质量体,它的引力场会扭曲时空,

    导致CMB光子在经过时产生能量损失,形成冷斑。

    ”周岚推了推眼镜:“假设这个墙外质量体存在,它为什么会突然开始影响我们的宇宙?

    ”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投入湖面,激起层层涟漪。有人猜测是平行宇宙的碰撞,

    有人认为是暗能量分布的突变,

    甚至有人提出了更离奇的假说——宇宙是一个正在被充气的气球,

    而现在有人在外面用力挤压。争论持续到深夜,林夏在走廊尽头的自动售货机前遇见了陈默。

    老人望着窗外的日内瓦湖,湖面倒映着残月,像一块被掰弯的银币。

    “还记得你博士论文里写的吗?”陈默突然开口,“关于时空弹性的假设。”林夏愣了一下。

    他的博士论文曾提出,时空并非绝对刚性,在极端条件下可能像橡胶膜一样被拉伸或压缩,

    甚至出现局部的“褶皱”。但这个假说因缺乏观测证据,一直被主流学界视为边缘理论。

    “如果时空真的有弹性,”陈默的声音低沉,

    “那现在可能有人在‘挤压’我们所在的这片时空。”他指向湖面,

    “就像用手指按在水面上,周围的涟漪会向中心汇聚。”林夏望着那轮残月,

    突然感到一阵眩晕。如果这是真的,那施加力的“手指”,该是何等恐怖的存在?

    异常现象出现后的第三个月,物理学界爆发了一场更大的恐慌。

   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(CERN)的大型强子对撞机(LHC)在一次实验中发现,

    精细结构常数α出现了微小的变化。这个描述电磁相互作用强度的常数,

    自1916年被提出以来,一直被认为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恒定值之一,

    其精度达到小数点后10位。但现在,它在变。“从三个月前开始,

    α值以每小时10^-20的速率缓慢减小。

    ”CERN的粒子物理学家阿米尔·哈桑在视频会议中展示着数据,

    “起初我们以为是探测器的误差,但全球12个实验室的重复实验都证实了这一点。

    ”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。精细结构常数的变化,意味着电磁力在变弱。

    这会导致原子结构不稳定,化学键断裂,甚至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效率下降。

    “这和红移异常有关联吗?”周岚问道,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
    哈桑调出两者的变化曲线,

    屏幕上两条几乎重合的曲线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:“它们的变化速率完全同步。

    就像……有人在同时调节宇宙的两个旋钮。”“谁?”有人低声问。这个问题悬在空气中,

    无人能答。林夏突然想起了什么,冲出会议室,拨通了导师的电话。他的导师,

    92岁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德华·威滕,此刻正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轮椅上安度晚年。

    “老师,”林夏的声音带着颤抖,“您还记得1984年那篇关于弦理论景观的论文吗?

    您说过,不同的宇宙可能有不同的物理常数,就像景观中的不同山峰。

    ”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咳嗽声,然后是威滕苍老而清晰的声音:“我记得。怎么了,孩子?

    ”“如果……如果我们的宇宙常数在变化,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正在‘翻越’景观中的山峰?

    ”林夏握紧了拳头,“有人在推动我们?”威滕沉默了很久,久到林夏以为电话断了。然后,

    他听到了一句让自己血液凝固的话:“如果真是这样,那推动我们的存在,

    已经超越了我们对‘生命’和‘文明’的所有定义。他们可能是宇宙的建筑师,

    或者……拆迁队。”挂掉电话,林夏站在走廊里,望着窗外被分割成小块的天空。

    他突然意识到,人类面对的可能不是一场自然现象,而是一场来自更高维度的“宇宙工程”。

    当天下午,魏茨曼带来了更坏的消息。根据对遥远类星体的观测,

    精细结构常数的变化并非全宇宙同步,而是从距离地球约1亿光年的地方开始,

    像一个不断扩大的气泡,以光速向四周蔓延。“气泡的中心,”魏茨曼指着屏幕上的坐标,

    “就在那个CMB冷斑的位置。”陈默突然拍了一下桌子:“我知道了!

    那个墙外的质量体不是引力源,而是一个‘锚点’。有人在那里固定了一个装置,

    正在改变我们这片时空的物理常数!”“目的是什么?”林夏问道。

    陈默的目光扫过会议室里一张张惶恐的脸,说出了一个最坏的猜测:“清除。

    就像园丁修剪树枝,他们在‘修正’宇宙中不符合某种标准的区域。

    ”“清除”两个字像病毒一样在全球蔓延,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恐慌。股市崩盘,城市骚乱,

    **的公信力在末日预言面前土崩瓦解。但科学家们没有时间恐慌。在联合国的协调下,

    全球顶尖的物理学家、工程师和天文学家组成了“方舟计划”团队,

    目标只有一个:带着人类文明逃离这个正在被“修正”的宇宙区域。“气泡以光速扩张,

    我们不可能跑赢它。”周岚在第一次会议上就泼了冷水,“但根据狭义相对论,

    时空在高速运动下会发生收缩。如果我们能达到0.9倍光速,飞船上的时间会变慢,

    或许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。”“足够的时间做什么?”有人问。

    “找到一个物理常数稳定的区域,”陈默回答,“或者……适应新的常数。

    ”建造一艘能达到0.9倍光速的飞船,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天方夜谭。

    但生存的欲望激发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创造力。林夏负责飞船的能源系统。

    他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方案:利用即将变化的物理常数。“如果精细结构常数继续减小,

    电磁力变弱,原子核的束缚能也会降低。”他在白板上写下公式,

    “这意味着核聚变会更容易发生。我们可以建造一个‘常数感应’核聚变引擎,

    让它随着α值的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。”这个方案起初被认为是异想天开,

    但模拟计算显示,当α值降低到原来的90%时,氢同位素的聚变效率会提升300%。

    “就像有人在帮我们预热引擎。”林夏苦笑。飞船的设计方案在三个月内定稿。

    “方舟号”长500米,呈纺锤形,搭载了1000名经过严格筛选的乘客,

    包括科学家、工程师、医生、艺术家和各种动植物的基因库。

    它的动力系统采用林夏设计的可变核聚变引擎,

    导航系统则依赖于对宇宙异常区域边界的实时监测。发射场选在月球背面的沙克尔顿环形山,

    这里可以避开地球的引力干扰,也能更快地进入深空。在建造“方舟号”的同时,

    地面上的人们也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。全球的粒子对撞机被改造成“常数适应实验室”,

    科学家们试图找出在新的物理常数下维持生命的方法。林夏在一次实验中发现,

    某些深海极端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,在α值降低的环境下反而更稳定。

    “生命比我们想象的更顽强。”他对陈默说,“也许我们不需要逃,只需要适应。

    ”陈默摇摇头:“适应需要时间,而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。根据最新观测,

章节在线阅读